“童话王国”秒变童年阴影,云南丽江“荒野之国”最近被一条“人体蜈蚣”顶上热搜。视

开心小兔 2025-10-16 17:40:21

“童话王国”秒变童年阴影,云南丽江“荒野之国”最近被一条“人体蜈蚣”顶上热搜。视频里,几个人身黏成一排、姿势扭曲,颜色诡异,白天看着像行为艺术,晚上直接升级恐怖片。网友先被吓到,后被气到:这哪是给娃看的童话,分明是给大人做噩梦的素材。留言板瞬间分成两派,一边喊“拆!退票!”,一边护“创作自由”。景区反应也快,连夜发声明:对不起,吓到大家,拆!吊机进场,争议雕塑就地“下线”。 可事情没随石头一起搬走。有人拍手,说公众感受终于赢了一次;也有人叹气,觉得艺术刚探出脑袋就被一棒子打回去。毕竟园子主打的就是“怪趣味”,废铜烂铁做的小屋、歪脖子机器人,原本卖的就是脑洞;如今把最出圈的作品砍掉,童话滤镜像被戳了个洞,流量少了,门票也会疼。艺术家乔小刀一句话道出委屈:“我想让孩子知道世界不只有粉红泡泡,也有黑森林。”可家长一句话更实在:“黑森林留到美术馆,门口先让我娃敢进门。” 于是问题扔回大众:到底谁让谁让步?艺术可以尖锐,但景区首先是公共空间,小孩老人都有,惊吓值一旦拉满,钱包就先替你投票。反过来,如果一被投诉就拆,创作又只剩安全牌,谁还愿意把脑洞搬出工作室?平衡术其实不复杂:提前亮标签,像电影分级,恐怖元素划区隔离,心脏强的往左,带娃的往右;再设“缓冲带”,旁边配说明牌,把创作初衷讲清楚,观众有了心理垫背,接受度立马升级。毕竟,艺术不是非要把人吓哭,而是让人哭完还能想点啥;景区也不是只做一次买卖,而是让人想再来。只要提前把“可能不适”说在前面,把选择权交给游客,怪诞与童心就能在同一片天空下各玩各的,谁也不用为谁妥协梦想。 (来源:扬子晚报)

0 阅读:0
开心小兔

开心小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