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这次的鸽派发言,是暴力加息以来的重大分水岭
政治胁迫,还是真的要出大事了?
鲍威尔,终于,坐不住了!
在最近这次公开演讲中,鲍威尔终于松口两件事:
缩表要慢慢停下来了——意味着美债最大买家要准备回归;降息还要继续——意味着再通胀是必然的。
鲍威尔此刻突然转变立场,倒不是对川普投诚。
关键是,此前A森的文章特别提示过,美国金融市场的闲置流动性,完全不够了。
换个名词,或许大家更加清楚:
钱荒来了!
别看美股现在炒作的牛逼,美债还在努力高息短债化债,好像暂时没什么。
可是,一旦再拖下去,钱荒真的来了,那后面就不好搞了。
事实上,2019年,就在鲍威尔手中,出现过钱荒。
当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余额,快速从2.8万亿美元,降到了1.3万亿美元,然后,就是一地鸡毛。
因此,这次鲍威尔的讲话,实则是“预防性救市”的启动!
然而,事情并不是只有一个维度。
虽然AI投资强劲,实际的就业数据却愈发疲软。
祸不单行的是,如果继续放任美国国债规模的飙升,那么,未来,光利息负担就可能极大的挤占掉美国的社会基础福利,比如养老保障机制、医保机制等方方面面。
2014年之后,全球大部分央妈就不再拼命购买美债,边际增量的爆点在各国的金融机构、养老金等组织。
然而,到了拜登时期,连海外的金融机构和养老金也面临购买力衰减,就变成了严重依赖高息短债的方式。
那么,如果现在高息短债也难以为继,稳定币这个东西到底发挥多少作用也不好说,紧日子一点过不了,怎么办?
难不成,真的要把美国福利制砸个稀巴烂?
难不成,真的要把美国国防经费大幅削减?
难不成,真的就不跟中国斗下去了?
所以,全市场就剩下唯一的超级大买家,美联储,已经没有其它的了。
现在,不少财经声音说,是川普威胁美联储的独立性。
图样图森破~
其实,是日益飙升的美债规模,正在加速剥夺美联储的独立性。
大家不妨看看法国,现在新总理已经公开承诺,可以考虑暂时延迟削减小部分福利。
福利制早已构成了发达国家内部的稳定器,没有这个东西,他们严重的贫富差距马上就无法掩盖,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近期,全球很多地方,年轻人的街头抗争,已经愈演愈烈。
失业、没有足够的福利制支撑、学历严重贬值、物价腾飞、没有上升通道等,都在激化他们的愤怒。
这也就提示我们,越是经济困难,越是依赖国债融资促稳定,越是让福利制变得极为顽固,反过来又进一步让经济困难加剧。
国债成了所有发达国家最核心的超级压舱石,一头连着金融驱动的需求维稳,一头连着福利制。
美联储选择此时下场,实则是意识到风险正在愈来愈大,再佯装看不见,再醉心于跟中国的金融战,投入产出不成对比。
第三,近期中美的新一轮博弈,有点疯狂了。
这么玩下去,意味着,美国经济不可能毫发无伤,反而有可能被带节奏。
大家注意一下,这里面是有很致命的软肋的。
在跟中国博弈的过程中,美国遭遇各种被卡脖子的事情。
于是,美国错误的归因,说海外的分工和供应链不靠谱,也就是为制造业回流提供口舌。
问题是,不管是友岸外包还是制造业回流,是要强调性价比和可投入多少生产要素、时间。
对比全球化大分工,这两种思路,自然是严重的资源错配,也势必将全球的未来推向史诗级的灾难。
但是,今天的美国不断的在给自己霸权之争打补丁,根本不关心这些。
一条路走到黑的美国,也就在酝酿一场核弹级别的经济风暴,甚至是核冬天级别的。
当然,美国的权贵们则从中找到了新的项目生意。
现实的情况是:
今天,几乎所有商品的供应链,都要经过中国。
而且,按照美国人自己的统计,到2030年,全球45%的制造业增加值都将在中国,也就把所有其它国家的工业化全部堵死。
然而,目前,美国的精英们,毫无办法。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美联储不出手,不去配合川普降低融资成本,不去努力促成制造业的部分回流,后面还怎么玩?
还真的当美联储拥有完全独立性?
如果国运都崩了,美联储本身就没有多大价值了,还要什么独立性?
A森此前文章提示过,这次中国扔出“经济核弹”,是重大转折,是要跟美国玩“科技战大摊牌”。
所以,当前美联储的表态,尤其是涉及美联储自己是否买美债(QT还是QE),就不是随便说说的事情了,而是给出了美国人的态度。
通过逐步切换到大规模的放水,用过剩货币流动性,部分对冲中国的过剩商品流动性威力,努力重新夺回部分主导权。
近期,川普一把梭哈,就搞定了加沙。
甚至,现在加沙的实际管理者,就是川普。
因为,加沙的实际管理者是加沙和平理事会,会长就是川普本尊。
这表明,美联储看到了,利用小以强化石油美元体系的修复,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事实上,现在美国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围绕石油美元体系的修复。只要你底层逻辑去挖,都是这个指向。
既然美元体系有所修复,重启降息,重启美联储下场买国债(QE),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接下去,用这个杠杆,对内降低制造业回流的成本,对外强化对华博弈的动力,才更加有底气。
其实,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
如果美联储后续真的按照鲍威尔现在说的口吻去执行,中国的偏通缩环境,还能持续多久?
美联储可以无底线的暴力加息,自然也可以无底线的暴力降息。
降息不够,QE来凑。
降息只是主导货币的价格,QE是直接主导货币的数量。
要让美元可以征收全球的铸币税,让美元夺回更多实体经济的定价权,数量层面的水漫金山,是决定性的。
展望2026,或将是一个与当前完完全全不同的宏观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