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叙利亚新任领导人艾哈迈德·阿什-沙拉在莫斯科的会面

史鉴奇谈 2025-10-18 09:03:31

10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叙利亚新任领导人艾哈迈德·阿什-沙拉在莫斯科的会面,是确认俄罗斯在中东军事和政治存在稳定性的重要信号。尽管大马士革发生政权更迭,且阿什-沙拉本人履历复杂(2015年起即是恐怖组织成员),克里姆林宫仍成功维护了关键协议,包括保留塔尔图斯和赫梅米姆基地的相关内容。   普京在会谈中明确表示,俄罗斯会继续遵守此前与叙利亚达成的各项关键协议,尤其是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的相关条款。   这两个基地对俄罗斯来说可不是普通据点,塔尔图斯是俄罗斯在地中海唯一的海军后勤基地,赫梅米姆则是俄军在中东开展空中行动的核心枢纽。   要是这两个基地的控制权出了问题,俄罗斯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就得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失去在地中海东部的战略支点。阿什-沙拉虽然背景复杂,但刚上台就选择来莫斯科访问,本身就释放了想维持与俄关系的信号。   会谈中,双方不仅确认了基地协议的延续性,还聊到了后续的军事合作细节。俄罗斯会继续为叙利亚政府军提供必要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支持,帮助新政权稳定国内局势。要知道,叙利亚内战打了这么多年,政府军能撑到现在,俄罗斯的军事援助起了关键作用。   阿什-沙拉心里也清楚,自己刚接手的政权根基还不稳,国内还有反对派武装和极端组织的残余势力,没有俄罗斯的支持,很难稳住局面。所以这次会面,他主动承诺会保障俄军在叙基地的安全,不会让任何势力威胁到俄军人员和设施。   外界之前担心的“政权更迭导致俄叙合作破裂”,现在看来基本不会发生。克里姆林宫的算盘打得很明白,不管叙利亚换谁当领导人,只要能保住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尤其是那两个关键基地,就愿意展开合作。   而且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在中东的存在,能直接牵制美国和北约的势力扩张。叙利亚地处中东核心区域,靠近以色列、土耳其这些关键国家,控制住叙利亚的两个基地,俄罗斯就能随时对周边局势施加影响。   阿什-沙拉这次莫斯科之行,除了巩固与俄关系,还有一个目的是争取经济援助。叙利亚经过多年战乱,经济早就千疮百孔,基础设施被毁得差不多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普京在会谈中也松了口,表示俄罗斯会推动两国企业在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合作,帮助叙利亚重建。   不过俄罗斯也不是无条件帮忙,双方约定,叙利亚会优先与俄罗斯企业合作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也符合俄罗斯在中东的能源战略布局。毕竟俄罗斯本身就是能源出口大国,掌控叙利亚的能源开发,能进一步增强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这次会面还有个细节值得关注,双方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里,特意提到了“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叙利亚内政”。这话明显是说给美国和西方国家听的。之前美国一直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还对叙实施制裁,试图推翻亲俄政权。现在阿什-沙拉政权得到俄罗斯的认可,等于给美国的干涉行为泼了冷水。   阿什-沙拉在会谈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叙利亚会永远把俄罗斯当作“最可靠的盟友”,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这话既是说给俄罗斯听的,也是说给国内反对势力和西方国家听的,明确了新政权的外交立场。   普京则在公开讲话中强调,俄罗斯与叙利亚的合作“基于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这既符合国际法,也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表述既维护了叙利亚新政权的合法性,也让俄罗斯的支持显得名正言顺。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场会面不仅稳定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军事存在,还为叙利亚新政权争取到了关键支持。对俄罗斯而言,保住了两个基地,就等于保住了在中东的战略跳板,能继续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对阿什-沙拉来说,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就等于有了稳固政权的“定心丸”,不用再担心被外部势力轻易颠覆。   现在中东局势本来就复杂,土耳其在叙利亚北部有军事存在,以色列经常空袭叙境内目标,美国还在叙东部控制着部分油田。在这种情况下,俄叙继续保持紧密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平衡这些外部势力的影响,避免叙利亚局势再次失控。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次莫斯科会面,其实是俄罗斯向外界释放的一个明确信号:不管中东地区出现什么变化,俄罗斯都会坚定维护自己的战略利益,不会轻易放弃在该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存在。而阿什-沙拉选择与俄罗斯绑定,也是权衡利弊后的必然选择,毕竟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除了俄罗斯,没哪个大国能给叙利亚新政权提供如此全面的支持。

0 阅读:1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