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野心很大的!其实俄罗斯的军队离基辅十分之近,可是俄军迟迟没有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出手,就是想要攻占乌克兰更多的领土,来弥补这场俄乌冲突带给俄罗斯的损失。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10月16日俄乌最新战报显示,俄军凌晨还用“匕首”导弹炸了基辅周边的能源设施,说明兵锋离首都确实不远,可地面部队压根没往基辅城区冲,反而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扎波罗热这几处猛打猛冲。 普京10月7日视察时都明说了,今年十个月已经解放近5000平方公里领土、212个居民点。 所以这么看来,俄军不是打不下基辅,而是犯不着急着打,2022年初那波穿插是试探“去军事化”的快速解决路径,现在战局早变了。 现在俄军19个集团军撒在六大战场,西部军群盯着库皮扬斯克,南方集团军群猛攻塞弗尔斯克,第聂伯集群在扎波罗热掐乌军补给线,等于把乌军主力钉死在东部和南部。 至于基辅,俄军只用无人机和导弹时不时“敲一下”,10月16日就击落了逼近基辅的51架乌无人机,还毁了一套“爱国者”防空系统。 这明摆着是在动用“围而不打”的战略——既不让基辅后方安稳,又不陷入巷战消耗,把主力攥在手里抢更值钱的地盘,毕竟这些“值钱的地盘”才是弥补损失的关键。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粮食贸易都受了影响,可拿下的这些领土,全是能“造血”的战略要地。 就说扎波罗热,不仅有欧洲最大的核电站,周边还有大片黑土地和能源设施,俄军10月8日就控制了扎波罗热一处居民点,清剿了水库以南的乌军,等于把乌克兰的电力命脉和粮食产区攥在了手里。 再看赫尔松,作为黑海粮食出口的关键枢纽,俄军牢牢守住右岸,现在乌克兰想运粮得绕道波兰,成本涨了三成,反倒是俄罗斯通过这里出口的粮食量环比涨了15%。 还有顿巴斯的煤矿和冶金厂,10月16日顿涅茨克的战斗里,俄军摧毁了乌军7个机步旅的装备,控制这些工业基地,刚好能对冲西方制裁带来的工业原料缺口,这比占个基辅空城实在多了。 更精明的是,俄军在这些地方稳扎稳打,每占一块地就完善防御,把“占领区”变成“补给线”。 10月7日普京说俄军已全面掌握战略主动权,这话可不是吹的——现在俄军的打法是“火力覆盖+侧翼包抄”,在库皮扬斯克用双向包围,把乌军压缩在西部别墅区。 在红军城逐栋清理建筑,打下的地方立马部署“克拉苏哈”电子战系统,切断乌军反扑的通信,同时修复当地的铁路和仓库,让后续弹药和物资能直接运到前线。 反观基辅,要是真打进去,光巷战就得耗掉上万兵力,还得面对西方更强烈的制裁,普京算得很明白:与其在首都死磕赚吆喝,不如占着能源、粮食、工业基地实实在在回血。 现在乌军的窘境,更让俄军有底气能“慢工出细活”。 乌克兰总参谋部10月16日说,过去24小时爆发了186次战斗,可前线全是被动防御,弹药库存告急,只能把征兵年龄降到17岁,逃兵数量还在激增。 现在西方援助也跟不上了,美国对“战斧”导弹的供应还在扯皮,欧盟的炮弹交付延迟了40%,乌军10月16日炸了俄罗斯的炼油厂,可两天内就被击落485架无人机,库存根本撑不住。 这种情况下,俄军根本不用急着打基辅,先把东部、南部的战略要点啃下来,等乌军彻底没了弹药和兵员,到时候谈判桌上的筹码更重。 这样不仅能保住已经占领的领土,还能逼着乌克兰承认这些地方“入俄”,相当于用战场胜利直接弥补制裁损失。 有人说这是“野心大”,可换个角度看,这是俄罗斯的“止损智慧”。 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曾跌了20%,但现在通过控制扎波罗热的气田和顿巴斯的管道,对土耳其和中亚的出口补了回来,10月能源收入环比涨了8%。 英国国防部10月12日的情报更新也承认,俄军正在将占领区的经济资源整合进本国体系,这比单纯的军事占领更具持续性。 要是一开始就死磕基辅,别说拿不下,就算拿下来,也得面临“占领易、治理难”的烂摊子,现在这种“先占资源地、再逼谈”的路数,反而让西方的制裁越来越没效果。 俄军不对基辅出手,完全就是“算计透了”的感觉,毕竟占基辅是“面子”,占扎波罗热、顿巴斯才是关键,俄罗斯现在一门心思要用实实在在的领土和资源,弥补冲突损失。 10月16日俄美总统通话时,普京直接告诉特朗普“战斧”导弹改变不了战场态势,底气就来自这些已经到手的战略要地。 等俄军把东部、南部的防线彻底筑牢,把能源和粮食出口的通道理顺,到时候不管是和谈还是继续打,主动权都在俄罗斯手里。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挡不住了!俄罗斯,开始收网了!正当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中东停火之时,另一战场俄乌
【20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