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莫迪保证不再买俄油,下一步是让中国做到这点
特朗普嘴里的“莫迪承诺”,在印度外交部那里却变得云山雾罩。印度官方的回应很有意思,他们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强调会优先考虑本国消费者的利益,还提到要推进能源来源的多元化。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其实反映出印度在美俄之间的艰难处境。
一方面,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原油进口国,长期以来都依赖俄罗斯的低价石油。2025年9月,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高达162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要是真的停止购买俄油,印度国内油价必然大幅上涨,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这是莫迪政府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又以加征关税相威胁,今年8月,美国就因为印度购买俄油,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了50%的关税,导致印度对美出口一个月内暴跌20.7%。在这种情况下,莫迪的“承诺”更像是一种缓兵之计,既能暂时安抚美国,又给自己留了回旋的余地。
再看美国的如意算盘。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执着于让印度和中国停止购买俄油,背后有两个重要的考量。其一,是想通过切断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削弱其在俄乌冲突中的经济基础。
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过去十年,俄罗斯政府近40%的预算收入都来自能源。2025年,俄罗斯仅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预计就超过1060亿美元,这些钱是其维持在乌克兰战场投入的重要保障。如果印度和中国都停止购买俄油,俄罗斯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其二,美国也想借此机会拓展自己的能源出口市场。特朗普上台后大力推动本土能源开发,然而产能增长却不尽如人意。2025年,美国原油日产量预计仅为1353万桶,比去年只增加了32万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急需抢占现成的市场份额。
印度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原油进口国,自然成了美国眼中的“肥肉”。莫迪刚“承诺”停购俄油,美国就迫不及待地与印度签署了协议,今年要向印度多出口150亿美元的原油。
这种“施压-妥协-买美油”的套路,美国之前在欧洲就已经用过,2024年欧洲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比2021年翻了近一倍,占美国LNG出口的55%。如今,特朗普又想把这套模式复制到亚洲。
不过,美国的如意算盘在现实面前可能要落空。先说印度,虽然表面上做出了一些姿态,但实际行动却很诚实。就在特朗普宣称印度将停止购买俄油后不久,有消息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正计划全面恢复购买打折的俄罗斯原油。
再看中国,面对美国的施压,态度更是坚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合法合规,美方搞单边霸凌那一套,中国绝不接受。
从本质上说,美国的这些行为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表现。他们把单边制裁当作武器,完全不顾国际规则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然而,时代已经变了,这种动辄施压、颐指气使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印度在美俄之间的平衡策略,中国的坚决反制,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不满,都在告诉美国:世界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说,对稀土这类军民两用物项搞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国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义务。
中国手里还有很多牌没打,比如前三季度对美稀土合金出口已经降了32%,这部分份额早被欧盟、东盟接走了。今后,中国完全可以根据局势“定向放量”,既拉拢中间派,也能继续给美方施压。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表面上看是在炫耀自己的外交成果,实际上却暴露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孤立和无奈。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打独斗。
美国如果继续坚持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最终损害的不仅是其他国家的利益,也会让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中国始终秉持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愿意与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贸能源合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霸权主义面前退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中国有底气、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利益,也有信心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