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写道:“中美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压与被压’的关系,而将转向更复杂的博弈结构。中国不再只是应对压力的一方,而正在成为能够塑造竞争格局、引导谈判节奏的一方。换言之,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已经从试探性地防御,进入到攻防兼备、以战促和的新阶段。”
这种战略上的转变,说穿了都是美国自己逼出来的。这些年美国干的那些事儿,早就把“诚信”两个字抛到脑后了。谈好的协议转头就能不认账,承诺过的事情说反悔就反悔,跟中国沟通的时候从来没拿出过半点真心实意。
中国不是没给过机会,也不是没试着忍让过。但一次次的退让,换不来美国的收敛,反而让他们觉得中国好欺负,变本加厉地搞关税霸凌,变着法儿地遏制中国发展。到了这个份上,“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就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个任人拿捏的样子了。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当总统时,只能被动应对各种挑衅的状态了。
如今的中国,手里有足够的底气,心里有足够的底气,该亮剑的时候绝对不会含糊,美国要是想接着较量,中国也奉陪到底。
就拿贸易领域来说,之前美国动不动就对中国商品加关税,以为这样就能卡住中国的脖子。可中国没怕,你加我也加,针对性地对美国的农产品、能源产品出手,直接打在美国的痛处上。
美国农民本来指着中国市场吃饭,结果关税一搞,他们的大豆、玉米卖不出去,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急得直跳脚。
美国政府想靠发补贴糊弄过去,可农民们也不傻。之前给的补贴,不仅没能补上市场丢失的窟窿,反而让美国失去了20%的大豆市场份额,这些份额全被巴西、阿根廷抢了过去,到现在都没拿回来。
现在又说要给补贴,可钱要等到2026年秋天才到账,远水解不了近渴,谁还会信?
在科技领域也是一样,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先是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来又扩大到几百家中国企业,想断了中国的芯片供应。
可中国没被打垮,反而下定决心搞自主研发。这些年,国产芯片的技术不断突破,从28纳米到14纳米,再到更先进的制程,一步步缩小和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
之前美国还联合盟友搞芯片出口管制,想把中国排除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之外。可结果呢?中国不仅自己的芯片产能上去了,还成了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
那些跟着美国搞管制的国家,自己的芯片企业订单锐减,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偷偷放宽限制,毕竟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过去美国说什么,很多国家只能跟着附和,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大家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
美国搞的那些小圈子,比如“印太经济框架”,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喊口号,没拿出多少实际好处,愿意真心跟着干的国家没几个。
就连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这些全球性问题上,中国也在主动发挥作用。美国之前退出《巴黎协定》,不管全球气候变暖的大事,中国却一直坚守承诺,积极推动全球减排。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向很多国家提供了疫苗和医疗物资援助,展现了大国担当。这些举动,让更多国家看到了中国的诚意和实力,也让美国的孤立主义显得越来越不得人心。
中国现在的战略,不是要跟美国搞对抗,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你美国想在贸易上打压我,我就拓展更多的海外市场,跟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你想在科技上卡我脖子,我就加大研发投入,搞自主创新;你想在国际上孤立我,我就用实际行动赢得更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这种攻防兼备、以战促和的策略,其实是最务实的选择。中国不想打仗,也不想搞对抗,但也绝对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让步。通过主动作为,让美国意识到,打压中国是行不通的,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让美国看清现实,他们才会真正坐下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跟中国谈判。
现在的中美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不再是被动应对的一方,而是能主动塑造格局的参与者。这种转变,不是凭空来的,是中国几十年发展积累下来的底气,是无数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未来,不管美国还会使出什么手段,中国都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守护好自己的利益,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