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在这种形势下,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在公开分享里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不赞成一股脑推进城镇化,更反对逼着农民都往城里挤。 (信源:搜狐网——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为何日本却表现得有此胆量? ) 美国防部 114 页报告直言 “与华开战撑不过一个月”,日本却砸 8.7 万亿日元扩军叫板 —— 温铁军早看透:67% 城镇化率下藏着致命风险。 太平洋西岸的暗流正悄然涌动。一边是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那份震动五角大楼的报告,用数据戳破“军事霸权”神话:若在西太平洋与中国开战,美军弹药库存撑不过几天,155 毫米炮弹月产能即便 2025 年提升至 8 万发,也仅够解放军 20 倍于乌克兰战场消耗量的零头。 另一边,日本 2025 财年防卫预算飙升至 8.7 万亿日元,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关口,疯狂采购 F-35 战机、研发高超音速导弹,甚至组建 “宇宙作战团”,其扩军速度远超战后任何时期。 这种诡异的对比背后,藏着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美国的 “不敢打” 从来不是示弱,而是现实枷锁的必然。 核威慑的平衡让双方都清楚冲突升级的毁灭代价,而中国在钨、硝化棉等军工关键材料上的供给主导权,更让美国军工供应链如履薄冰 —— 全球 82% 的钨产自中国,一旦出口管制收紧,美军炮弹生产线将直接停摆。 更致命的是经济捆绑:中国连续多年稳居美国最大贸易伙伴,贸易战早已证明供应链断裂会让美国制造业遭遇 “截肢式打击”,国内高涨的反战情绪更让开战共识无从谈起。 日本的 “敢冒险” 则源于刻在骨子里的生存焦虑与赌徒基因。这个九成石油、六成原料依赖南海航线的岛国,比谁都清楚 “生命线” 被掐断意味着经济瘫痪。从甲午海战到太平洋战争,历史上多次 “以小搏大” 的决策模式,正在当下重新显现。 2025 年防卫预算中,32% 的增幅投向远程打击能力,2052 亿日元购入 F-35,1087 亿日元联合研发隐形战机,每一笔开支都在暴露其破釜沉舟的野心。这种决心无关中美实力对比,而是资源匮乏催生的绝望式冒险。 就在外界聚焦军事博弈时,温铁军教授的警示早已点破关键:“过度集中的发展模式,在战争威胁下就是灾难的温床。” 2024 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 67%,但光鲜数据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隐忧:河南某农业村 30% 耕地撂荒,粮食产量十年降两成;湖北一村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飙至 58 岁,年轻人只剩 1 户留守。 更危险的是风险的高度集中 —— 超大城市依赖的进口饲料一旦因战争断供,规模化养殖场将成片倒闭;13 个粮食主产省支撑全国供给的模式,在交通中断时不堪一击。 这位深耕三农问题的学者推崇的 “分布式发展”,正在成为应对变局的关键答案。不同于干流大水电的脆弱,以村为单位的坑塘库坝能规避单点故障风险;分布式养殖将排泄物就近转化为农田肥料,从源头摆脱进口饲料依赖。 温铁军以大寨经验举例,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村域为单位的水利建设,恰恰证明了分散布局的抗风险价值。在当下语境中,这种模式不仅能遏制土地流失与农村空心化,更能让乡村成为粮食安全的 “分布式粮仓” 和风险缓冲的 “战略纵深”。 城乡协调从来不是发展的选择题,而是安全的必答题。当日本在西南诸岛部署远程导弹,当美国试图重构供应链却深陷产能困境,中国 67% 的城镇化率更需要 “平衡术”—— 既保留城市的产业活力,更激活乡村的抗风险基因。 温铁军强调的 “大食物安全体系”,本质上是让每个区域都具备基本自给能力,这种扎根乡土的安全网,远比单纯的军事威慑更具韧性。 南海的风还在吹,军工产能的差距在拉大,而乡村的田埂上正藏着破局的密钥。美国的“一月困境”与日本的“赌徒心态”,终将印证一个朴素真理:一个国家的真正底气,从来不是集中的锋芒,而是分散的坚韧。当农村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当分布式发展撑起安全底线,任何外部挑衅都将沦为徒劳。
[中国赞]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
韫晓生
2025-10-19 18:53:3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