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报道,广州一女子为了看自家猫,特意花30元买了个监控,结果,她一打开监控,看到的竟然不是自己家,而是别人家卫生间,摄像头还能喊话,把她吓得不轻,她急忙问客服咋回事?可客服也不清楚,这种监控女子可不敢要,直接退了货![紫薇别走] 叶女士刚开始以为是操作失误,检查了WiFi连接,确认无误后又重启了几次设备,画面依然是那个陌生的卫生间,叶女士当天就办理了退货。 部分小厂商为了压缩成本,在生产时省略了关键的安全环节,正规产品会给每台设备分配唯一的识别码,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身份证号,但廉价设备往往跳过这一步,多台设备使用相同的出厂设置。 正规厂商会对传输的视频流进行加密处理,即使被截获也无法直接查看内容,低价产品为节省成本,采用明文传输,相当于把监控画面用透明玻璃罩着,任何懂技术的人都能看到。 有些摄像头使用通用密码,有的甚至不需要密码就能直接连接,网络安全研究人员曾做过测试,用普通笔记本电脑和开源工具,几个小时就能找到数百个可以随意访问的家庭摄像头。 为了省去服务器中转费用,设备直接点对点传输数据,绕过了正规平台的监管和保护,这就像两个人在公共场合大声通话,周围的人都能听到内容。 未经授权获取他人摄像头权限属于侵犯隐私权,可能涉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如果有人将偷拍的内容进行传播或牟利,还会触犯传播淫秽物品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选购摄像头时,价格不应该是唯一考量标准,知名品牌虽然售价较高,但在数据加密、固件更新、漏洞修复等方面投入更多,查看产品是否通过认证,是否有完整的隐私政策说明,都是基本的筛选方法。 收到设备后第一件事是修改默认密码,设置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的复杂密码,定期检查厂商是否发布了固件更新,及时升级可以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 网友热评: “后背发凉!这哪是监控啊,简直是随机开启‘窥视’技能包!” “赶紧把我家那个九块九包邮的摄像头拔了,谁知道有没有人在那头看我做饭呢!” “大概率是厂家为省成本,用了简单的配网协议或问题云平台,导致设备号弄混了。” “买涉及隐私的设备,真不能光图便宜,要选大品牌有安全认证的,设置时一定改默认密码,及时更新软件。” “会不会是二手或退货机,数据没清干净?” 看了叶女士的经历,您在选购或使用智能摄像头时最看重什么?是价格、功能、品牌还是安全性?您会因为担心隐私问题而放弃使用这类设备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做法! 信源:中华网
国家安全已到最危险时刻:必须彻底清除美国植入我们心脏的“定时炸弹”!一、狼烟四起
【163评论】【2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