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网民问大陆网民:“如果统一了,我们回归了,大陆要送什么礼物给我们台湾啊?”

未央秘史 2025-10-22 12:42:28

台湾网民问大陆网民:“如果统一了,我们回归了,大陆要送什么礼物给我们台湾啊?” 大陆网民回答说:“小时候回来晚了,妈妈总是piapia两个大嘴巴子扇过来,让你们那么晚回家!” 那句“妈妈的巴掌”从来不是真的要动手,这更像家人久别重逢时带着嗔怪的疼爱,藏着的是“怎么才肯回家”的焦急与期盼,背后是两岸剪不断的根脉与从未改变的归属。 从历史里扒拉真相就知道,台湾从来不是什么“外人”,早在三国时期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里就有了关于台湾的记载,宋元以后历代中央政府都在澎湖、台湾设治管治,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直接划为行省,那会儿它就是中国第20个省,这是写在史料里的实在事儿。 后来甲午战争战败被割让给日本,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这些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中国又从法理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10月25日台北举行的受降仪式,就是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铁证。 1949年之后虽然因内战和外部势力干涉陷入分离,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从没分割过,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早就明确了“台湾是中国的省”,183个建交国也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理儿,谁也改不了。 这种“家人”的底色,就算隔着海峡也没淡过,2024年52岁的台胞陈良恩,父亲去世后和大陆亲人断了联系,可寻根的念头越来越强,后来靠着奉化区台办的帮忙,在微信群、小红书上发了寻亲信息,没多久就找到了叔叔婶婶。 视频里婶婶拿出三十年前的老照片,陈良恩一眼就认出了父母和二姐,当场哭了出来,后来踏上奉化的土地,亲人又拿出珍藏四十年的老照片,上面是爷爷奶奶当年回乡的样子。 他还能说几句奉化方言,记得太外婆录音带里的声音,连呛蟹、毛豆、苋菜姑这些家乡菜都念念不忘,这哪是外人能有的默契?说白了,血缘这东西就像看不见的线,不管隔多少年、多远的路,一扯就疼,一接就通。 大陆这些年压根没把台湾当“外人”对待,反而一直掏心窝子给实惠。 2024年两岸贸易总额都到2929.71亿美元了,同比还涨了9.4%,光台湾从大陆这儿就赚了1425.93亿美元的顺差,那些喊着“脱钩断链”的人,怕是没算过这笔账。 福建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里,2024年1到11月闽台贸易额852.2亿元,新设台资企业2117家,从福建口岸入境的台胞就有92万人次,同比涨了53.3%。 台胞在大陆能享受同等待遇,上学、就业、创业都有政策支持,台企能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些不是嘴上说说的虚话,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就像妈妈总想着给晚归的孩子留口热饭,大陆从来没停过给台湾同胞搭平台、送机遇,可偏偏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跟着外人起哄,这不就是“家里给的都不香,外人画的饼倒当宝贝”? “巴掌”里的着急,更多是恨铁不成钢,这些年“台独”势力瞎折腾,跟着外部势力后面晃悠,一会儿搞“去中国化”,一会儿炒作“台湾地位未定”,可联合国秘书处早有法律意见,明明白白说“台湾作为中国的省没有独立地位”,美国当年也承认“台湾是中国的省”,这些铁证摆着,偏要睁着眼说瞎话。 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台湾年轻人被误导,连自己的根在哪都快忘了,可看看那些来大陆交流的台湾青年,接触到真实的大陆后,大多会明白两岸本就是一家人。 就像陈良恩寻亲成功后,还想着推动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这才是懂事儿的做法。 那些总想着“离家出走”的念头,本质上是被人蒙了眼,忘了祖宗是谁,忘了抗战时两岸同胞一起流血牺牲收复台湾的历史,忘了这么多年大陆一直伸着的手。 其实这“巴掌”落下来是虚的,接下去的拥抱才是实的。 就像小时候晚归,妈妈的巴掌刚扬起来,看见孩子冻红的脸又会赶紧拉进怀里,端出热好的饭菜。 统一之后哪有什么真的惩罚,更多的是补上这些年错过的团圆。 台湾同胞能更方便地来大陆寻根祭祖,能和大陆亲人自由往来,不用再受“台独”势力的挑拨;台企能更顺畅地融入大陆市场,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不用再看外部势力的脸色。 那些被人为割裂的文化脉络会重新接上,蚵仔煎和锅包肉能在一张餐桌上出现,妈祖信俗和儒家文化能继续共同传承。 说白了,这“巴掌”是盼着“家”能团圆的急脾气,藏着的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真心,等真的回家了,才会明白所有的嗔怪,都是因为爱得太深、等得太久。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