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尸体伪装成一个重伤的人,然后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1939年秋,华北战场硝烟未散,一位远道而来的加拿大医生在前线倒下。他的遗体能否避开敌人的耳目,平安送往后方? 白求恩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国际主义活教材。1890年,他出生在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爷爷的行医故事,立志学医。多伦多大学求学时,主攻生理、生化和医学,一战打响,1914年他中断学业,先当志愿劳工老师,后加入加拿大皇家陆军医疗队,做担架兵。在伊普尔战役,腿上中弹负伤,硬是扛着伤员撤退。养好后回校,1916年拿下医学学位,又去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干外科医生。战后进伦敦儿童医院实习,1919年考取爱丁堡皇家外科医生资格。1923年结婚,婚姻起伏,1926年离婚,1929年复婚,1933年又分开。那年他得肺结核,差点没命,这事儿让他专攻胸外科,还发明了肋骨剪等工具,到现在还用着。从1928到1936年,他在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混成专家。 三十年代大萧条,穷人看病成难题,白求恩看不下去,推社会化医疗,1935年去苏联考察卫生体系。回国后加入加拿大共产党,组蒙特利尔人民健康保障小组。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辞职奔马德里,建移动输血队,用卡车拉血到前线,直接给伤员输血,救下几百人。这队覆盖大片战场,1937年交给共和军。他回加拿大募捐,继续吆喝援助。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他觉得中国抗战最要紧,1938年1月,通过美国共产党联系,带医疗队从香港陆路走六百多英里,到延安。他不要后方闲差,坚持去晋察冀边区,那儿药品少,条件苦,他建模范医院,组流动手术队,上战场亲手操刀,一口气干69小时做71台手术,还教本地医护消毒和外科技术,帮着搭起长久医疗网。 在边区,白求恩当晋察冀军区医疗顾问,骑马过五台山和平原,建临时医院,写教材,训中国青年医生。他不挑人,治中国战士和日军俘虏一样用心。干活太拼,他营养差,头发掉,耳朵背,牙齿眼都出毛病。10月28日,摩天岭战斗,他给伤兵手术,手指被骨碎片划伤。11月1日,又给头部感染伤员动刀,没戴手套,伤口重开感染。没有抗生素,高烧烧着,他还咬牙做完几台手术,到站不住。战士送他后方,败血症扩散,11月12日凌晨,在唐县黄石口村土屋,他走了,年49岁。死前写遗书,给聂荣臻和加拿大共产党,相机留给摄影师沙飞。 白求恩在前线战死,八路军担心日军发现遗体侮辱,得赶紧转移。交通队行动起来,把尸体伪装成重伤员模样,连夜赶路,送后方于家寨。那是11月12日凌晨,黄石口村土屋里,战士确认他没了气息,用帆布担架固定竹竿,放上遗体,裹军毯,洒泥土血迹,盖破棉被遮脸,只露苍白轮廓。四个队员分两组抬,从村出发,山路黑,风大,地碎石泥坑,坡陡滑。他们轮换抬,垫布护肩,避日军巡逻。过树林,推枝叶,听狗叫藏灌木,用树枝盖担架。日军手电扫,他们不动,等远了再走。过浅溪,脱鞋卷裤,抬担架涉水,水冷溅衣。接近于家寨,天微亮,哨兵接应,放下担架。几小时路,绕哨卡,沿田埂走,确保遗体完好。 这转移是为了护遗体不落敌手,日军附近活动多,伪装关键。战士调整路线,检查绳索,固定担架不响。到于家寨,村民给工具,在小山丘挖浅坑,盖土,摆野花。没有大仪式,就战士敬礼。后来,遗体移唐县军城南关。11月17日,聂荣臻赶于家寨,含泪瞻仰,亲手入殓柏木棺。消息到延安,毛泽东写悼文,赞他国际主义精神,文章传开成教育材料。中国建白求恩纪念馆,存手术工具照片。加拿大1972年建白求恩纪念屋,1976年开馆,1998年入医学名人堂。 白求恩的牺牲,映出中加两国人民战斗友情。他来中国两年,救人无数,教技术建体系,推动边区卫生进步。抗日战士学他不怕苦,国际友人受他感召,多人来华支前。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道路上,团结就是力量,国际援助暖人心窝。晋察冀边区医疗,从他起步,逐步成军区骨干网,支撑抗战大局。聂荣臻后来回忆,白求恩像自家兄弟,工作生活都操心。这份情谊,跨越大洋,经得起时间考验。 今天看,白求恩精神还活在新时代。我们学他,服务群众,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的事迹,接地气又高大上,激励年轻人投身健康中国,支援全球抗疫。唐县于家寨那小山丘,虽迁坟了,但记忆永存。
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
蕊蕊聊过去
2025-10-22 19:53:1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