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

单纯橘子 2025-10-22 20:31:19

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一个部落,实则不然,它其实是一个中亚地区的庞大帝国,他与清朝的恩怨素来已久,时至乾隆上位,他面对的就是这个与清朝缠斗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庞然大物。 乾隆刚坐上龙椅那会儿,心里头最惦记的事儿,就是他爹雍正临终前交代的:“西北那边的准噶尔不搞定,咱们西边就别想安生。”这事儿跟个刺儿似的,扎在乾隆心里。可他不像他爹那么急,他知道准噶尔这块骨头硬,啃了几十年都没啃下来,不能硬来。他有的是耐心,就像个老猎人,静静地趴在草丛里,等着猎物自己露出破绽。 这个机会,他还真就等来了。公元1745年,准噶尔的一代雄主噶尔丹策零病死了。这位可汗在位的时候,把准噶尔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强盛,清朝拿他也没啥好办法。可他一死,他那几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抢汗位,立马就闹翻了天,整个准噶尔汗国瞬间就乱成了一锅粥。 内乱搞了好几年,最后是一个叫达瓦齐的人夺了权。可这个达瓦齐得位不正,很多人不服他。其中闹得最凶的,是一个叫阿睦尔撒纳的年轻贵族。这俩人本来还是亲戚,一块儿推翻了前任,可一到分蛋糕的时候,就翻了脸。阿睦尔撒纳觉得自己功劳大,理应分到更多的地盘和人口,达瓦齐却小气得很,啥也不想给。 一来二去,两人就彻底撕破脸皮,直接开打了。结果呢,阿睦尔撒纳没打过达瓦齐,被打得丢盔弃甲,连老窝都给端了。走投无路之下,阿睦尔撒纳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他带着手底下剩下的人,跑到了清朝的地盘上,请求归降。 这消息传到北京,乾隆皇帝当时正在批折子,听到这事儿,据说手里的朱笔都停了半天。他心里清楚,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部落首领投降,这是老天爷递到他手里的刀子啊!一个准噶尔内部最有实力的贵族,主动跑过来当带路党,这不就是他等了快十年的机会吗? 乾隆立马召集军机大臣开会。会上,有人觉得这是个烫手山芋,怕出兵花钱太多,万一又跟康熙、雍正年间一样,打成持久战,国库可受不了。但乾隆力排众议,他觉得这回不一样了。他跟大臣们说:“这回不是咱们主动去打,是阿睦尔撒纳请咱们去‘平叛’的,咱们是正义之师,出兵帮他夺回汗位,名正言顺。” 乾隆的算盘打得精明得很。他封阿睦尔撒纳为亲王,好吃好喝招待着,让他把准噶尔内部的兵力部署、山川地形、人心向背全都画成图、写成册,交了上来。有了这个“内部情报”,清军对准噶尔的了解比对自己家后院还清楚。 一切准备就绪,1755年,乾隆正式下令出兵。他以帮助阿睦尔撒纳为旗号,兵分两路,浩浩荡荡杀向伊犁。准噶尔那边呢,因为常年内斗,人心早就散了,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清军在阿睦尔撒纳等人的引导下,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战斗,就长驱直入,几个月功夫就打到了准噶尔的都城伊犁。达瓦齐还在睡梦中,就被活捉了。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占领伊犁,快得让人不敢相信。乾隆的策略看似完美无缺,兵不血刃就解决了困扰三代皇帝的难题。可他没想到的是,他放进草原的这匹“狼”——阿睦尔撒纳,野心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短暂的胜利之后,一场更血腥、更残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一个强盛如准噶尔的帝国,不是亡于敌人的强大,而是亡于自己内部的分裂和背叛。当自己人把刀递到敌人手上时,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了

0 阅读:76
单纯橘子

单纯橘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