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正式宣布!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欧盟准备在一些战略领域引入“欧洲制造”的公共采购标准,并且要下血本加大对汽车和电池这些命脉产业的扶持。这无疑是欧盟在“战略自主”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关键步。 这话听着像是提振信心,背后或许藏着不少焦虑。有数据显示,欧盟太阳能电池板进口超九成来自我国,汽车电池进口中中国占比也达到82%,核心供应链依赖度确实不低。 所谓“加大扶持力度”的说法,或许可以再斟酌。8.52亿欧元补贴来自专项的“IF24 Battery”计划,并非挪用现有资金,但这笔钱要支撑起56GWh产能,对比2030年千GWh级目标,力度可能有限。 采购标准里似乎藏着不少门槛。有消息称欧盟拟要求外资电池企业使用40%本土零部件,还可能附加技术披露等条件,这些要求对非欧盟企业来说并不轻松。 欧盟内部的协调似乎并不顺畅。之前有过炮弹产能目标夸大的情况,各国在采购方向上也有差异,要形成产业合力,恐怕还需要更多磨合。 我国企业的应对倒显得从容。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就拿到2.3亿欧元补贴,还通过本地化布局适配欧盟规则,反倒成了合规范本。 战略自主的目标看着明确,现实却有点复杂。韩国企业曾占据欧洲电池市场近七成份额,如今在中企冲击下已降至五成多,本土产能真正崛起还需时间。 口号背后的底气,或许没那么充足。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单靠政策限制和有限补贴,这条自主之路可能走得并不轻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这剧情,我能笑一年。欧盟这一巴掌扇过来,我估计他自己都懵了。前脚刚宣布,说你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