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控还产生一个意外的效果,俄乌战争打不下去了,可以说,毫不起眼的稀土竟然改变了世界局势,没有了稀土,武器生产线不转了,高端芯片停产了,世界突然变得如此安静,看来中国才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最佳人选。 稀土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其实是军工界的“维生素”,美国F-35战斗机的发动机,得用400公斤稀土材料,其中一种叫“钐钴磁体”的东西,能让导弹在高速旋转时精准锁定目标。 要是少了一克稀土里的“镝”,电机性能直接掉10%,导弹可能飞着飞着就迷路了。 今年3月,中国商务部一收紧稀土出口许可,美国无人机厂立马抓瞎——做磁铁的稀土断供了,订单得拖两个月,F-35生产线更惨,专家说半年内可能全停工,最搞笑的是美国国防部自己算的账: 他们8万个军用零件都得靠中国稀土,可美国自己开的稀土厂,一年产量连全球需求的5%都凑不上。 稀土的“触角”早伸进了芯片心脏,荷兰阿斯麦的EUV光刻机,每台得用400公斤稀土材料,其中一种叫“镝”的元素,虽然只占0.3%,但刚好卡在中国新规的“0.1%管制线”上。 10月,中国把“含中国稀土的境外产品”也纳入管控后,阿斯麦的库存只够撑6-8周。 台积电的4纳米芯片、英伟达的AI芯片也跟着遭殃,前者靠中国稀土的光刻机磁体,后者得用“钕铁硼磁体”撑起GPU服务器,全球芯片成本蹭蹭往上涨,一台光刻机得多花几千万,这钱最后都得算到消费者头上。 这场风暴背后,是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绝对统治”:全球70%的稀土是中国挖的,90%的分离加工是中国干的,93%的磁体是中国造的,连最关键的“耐热磁铁元素”,99%的产能都在中国手里。 更狠的是技术,中国有18项稀土分离的核心专利,能把稀土提纯到99.9%,美国想搞同样的项目,光废水处理标准就卡得死死的,成本比中国高三倍。 现在中国更绝,直接用稀土交易所试水“人民币计价”,还和德国博世签了第一单跨境人民币结算,这哪是卖资源?分明是在用资源当杠杆,重新定全球产业链的规矩。 说中国该拿诺贝尔和平奖肯定夸张了,但这场稀土风暴确实把西方的“底裤”扒了个干净。 过去几十年,全球产业链玩的是“中国挖矿、西方赚钱”的游戏,西方国家把高污染、高技术的稀土加工全甩给中国,自己躺着收专利费,现在中国一收紧资源链,西方才发现:连“资源有了,却造不出东西”的死胡同都走不出去。 更搞笑的是西方的“双标”,一边骂中国“垄断”,一边自己偷偷重启稀土厂,结果被环保审查、成本高企折腾得半死,这哪是垄断?分明是中国几十年深耕产业链的“回报”,中国从来没想过独占市场,只是用核心优势争取点公平地位而已。 这场稀土革命或许会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起点,但至少现在,那些在车间里等原料的生产线、在船坞里停工的军工装备,都在证明一个事实:中国早就不是那个只卖原材料的“打工仔”了,而是在战略资源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玩家”。 当资源链变成地缘政治的“新武器”,或许该重新想想:真正的产业竞争力,从来不在矿本身,而在谁能把整条链都攥在手里。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控还产生一个意外的效果,俄乌战争打不下去了。可以说,毫
【9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