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希望中国解除安世出口禁令! 荷兰看守内阁经济事务大臣Karremans表示,中国是基于错误假设实施了出口限制,中国方面错误地认为荷兰是在美国压力下行动。Karremans否认这一说法,称”自担任经济事务大臣以来,我没有与美国讨论过此事”。 这场搅动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风波,居然是从几个荷兰高管的 “小动作” 开始的。 安世的荷兰管理层早就不甘心被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管着,私下找了荷兰政府,想搞 “管理层收购”,把公司从中国手里 “抢” 回来。可他们没那么多钱,这事卡了大半年,直到美国伸了手。 2025 年 9 月 29 日,美国突然发布 “50% 穿透规则”,把闻泰控股的安世直接划入制裁名单 —意思是,谁跟安世做生意,就得先过美国这关。 第二天,荷兰政府就像接到指令一样,抄起了冷战时期的《货物可用性法》,这套几十年没用过的老法案,硬是被他们改成了 “夺权工具”。 离谱的操作还在后面:荷兰法庭连听证会都没开,直接拍板暂停中方 CEO 张学政的所有权力,把闻泰持有的 99.99999% 股权,强制交给第三方托管。甚至专门设了个 “监事会”,20 项核心事务只要他们说 “不”,安世就干不了。 从头到尾,荷兰政府都在喊 “维护国家安全”“纠正管理缺陷”,可明眼人都看得懂:他们馋的是安世的 “饭碗”。安世的车规级功率芯片全球第二,二极管出货量全球第一,欧洲近 40% 的汽车,少了它的芯片就开不了工。 闻泰花 334 亿买下它的五年里,把安世从亏损拉到年营收 32 亿欧元,给荷兰缴了 1.3 亿欧元税,雇了 5000 多人 — 现在荷兰倒好,直接 “摘桃子”。 但荷兰政府千算万算,漏了最关键的一步:安世的 “命根子” 不在欧洲,在中国。安世 70% 的产能都扎在广东,东莞那座 8 万平方米的工厂,每年能造 500 亿颗芯片。 欧洲工厂造出来的晶圆,就是块 “半成品”,必须送到东莞封装测试,才能变成能装车的芯片。荷兰抢到手的,不过是阿姆斯特丹总部的一间办公室,连条生产线都没有 — 等于抢了个 “空壳子”。 中国的反制,没给他们留缓冲的时间。10 月 4 日,商务部一纸禁令,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一颗都不准运出中国。 紧接着,稀土管控加码 —ASML 的光刻机,核心部件超导磁体,偏偏要用中国的稀土永磁材料。这家荷兰经济的 “顶梁柱” 立马慌了,公开说 “要是断供,全球芯片制造都会受重创”。 这下,轮到欧洲车企急得跳脚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天天发警告,说芯片库存最多撑三周,再不解围,整个欧洲汽车业要损失 200 亿欧元,10 万个岗位要没了。 大众的采购总监天天往荷兰政府跑,宝马更是直接派高管去中国谈,连特斯拉都私下找中国芯片厂商士兰微,想赶紧补上空缺。 荷兰政府这才发现,自己把牌打烂了。抢来的安世总部,近 200 名员工面临裁员,还得应付客户的违约索赔 —光宝马一家,索赔金额就快到 10 亿欧元。 之前嘴硬说 “没和美国讨论过安世的事”,结果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文件曝光:今年 6 月,美方就明确跟荷兰说 “想让安世拿豁免,必须先换中国 CEO”。美荷动作的时间差,根本瞒不住。 10 月 16 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终于松口,说愿意 “和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 比起之前 “中国基于错误假设” 的强硬态度,软了不止一个档次。 更有意思的是,安世留下的 200 亿市场缺口,反倒成了中国芯片企业的机会。士兰微早就通过了特斯拉的认证,立马接下安世的订单;华润微的 SiC 模块,刚好补上安世搁置的产能; 比亚迪半导体甚至把车规芯片的产能提高了 40%— 中国功率半导体的国产化率,借着这场风波,悄悄往上冲了好几个百分点。 现在荷兰急着要中国解禁令,说到底是怕欧洲车企的怒火烧到自己身上,怕亲手砸了荷兰在半导体行业的口碑。 要是荷兰真懂 “做生意的规矩”,就该早点把抢来的控制权还回去, 毕竟能解开这局的钥匙,从来都不在他们手里。
德国《明镜周刊》10月21日的文章:“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