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拖而不批!中国驻英新使馆卡在哪?外交部怒批戳破真相 2018年,中国花真金白银买下了伦敦塔旁的皇家造币厂旧址,打算把老使馆从波特兰坊搬过去。这块地可不一般,占地五英亩,曾为大英帝国铸币数百年,紧挨着伦敦金融城,既是历史保护建筑又是黄金地段,当时英国政府明明白白同意了这笔买卖。 任谁都没提前想到,这事居然拖成了一场长达 7 年的 “审批马拉松”。中方特意做了高质量的设计方案,不仅尊重历史风貌,还完全符合英国《城乡规划法》,连专业机构都点头认可。 可英方的理由却换了一茬又一茬。一开始说怕破坏历史风貌,中方改了方案;后来当地议会又以“影响居住环境”为由全票否决;2024年11月,伦敦警方干脆拿“反恐”当借口驳回申请。 转眼到了2025年,事情更离谱了。1月英国财政大臣访华刚签了69项合作成果,说要赚6亿英镑,转头就把审批拖到10月;10月又宣布推迟到12月10日,还趁机提要求,让中方改设施、设保护边界。 这下林剑再也忍不了,直接戳明,英方没半点契约精神,将正常审批弄成政治博弈,完全违背了改善中英关系的说法。 讲真,这事越想越让人费解,英国的操作简直是把“双重标准”玩明白了。首先得提最基础的规矩,《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 21 条规定得很清楚。接受国要帮派遣国解决使馆馆舍问题,这是硬邦邦的国际义务,绝非可松可紧的人情事。 中国是1975年就加入公约的缔约国,英方也是签约国,哪条规定能让审批拖7年?更讽刺的是,英国自己要翻新北京的驻华使馆,馆舍老得供水中断,就天天催中方快点批,还抱怨“被施压”,这不是明摆着只许自己着急吗? 那些所谓的“理由”更是站不住脚。说保护历史风貌?旁边的商业楼盖得比谁都快;说安全风险?之前炒作的“中国间谍案”,最后因为没证据全撤了,现在又拿金融城附近当借口,纯粹是自欺欺人。说白了,就是有人故意把行政审批搞成政治筹码。 这背后少不了美国的影子。2025年6月,特朗普直接给英国首相打电话,逼他否决项目,还拿美英贸易谈判、钢铁关税豁免当要挟,说不答应就重新考虑情报共享。 英国这事看得明白,经济端着中国投资的 “饭碗”,9 万企业靠中国供应链吃饭;政治上又怕惹恼美国,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没立场的 “墙头草”。 最让人不齿的是“契约精神”这块遮羞布。英国总标榜自己讲规矩,可7年前就同意卖地,现在却出尔反尔。 中方从2022年到2024年反复提交申请,改了无数次方案,连规划专家都确认符合规定,英方还是拖着不办。这哪是审批慢,分明是故意刁难。 有人说这只是建使馆的小事,错了!这事儿本质是国家信誉的试金石。英国经济都惨成这样,连首相都提过 “政府破产”,却偏要跟钱、跟信誉过不去。真当企业傻?以后谁还敢放心跟它做生意? 说到底,这场7年的拉锯战,考的不是中国的耐心,是英国的外交良心。12月10日那个审批日,从来不是“批不批”那么简单,而是英国在“契约精神”和“外部压力”之间的抉择。 要是英国还拎不清,继续把中国当 “棋子” 耍,后果只能自己咽。刚谈妥的中英贸易合作说不定就黄了,等着进中国市场的英国企业全得被坑苦,“改善中英关系” 的承诺更成了空话。要知道,信誉这东西就像瓷器,碎了再粘也有裂痕,英国要是连使馆这点事都办不明白,以后在国际上谁还信它? 林剑早把话挑明了“后果得由英方自己担着”。这可不是威胁,就是句大实话。一个国家没了信誉,走路都得绊跟头。 参考信源: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对英方一再推迟中国使馆新馆舍项目规划审批时限表示强烈不满 2025-10-17 07:34·环球网
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抛出尖锐问题: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
【55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