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尚达曼总统,在一场活动发言时,说了一句完全让全世界的中国人笑掉大牙的话。他说:中美关系要找到平衡点,关键在于中国是不是愿意与欧洲和美国主要的科技互相依靠,同时中国还不能走完全自给自主的路线。 先说说尚达曼的“依赖论”到底有多离谱,他可能不知道,中国这几年在科技自主这条路上已经跑出了加速度。 就拿芯片来说,美国前几年拼命封锁,又是限制光刻机出口,又是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结果呢?中国芯片自给率从2021年的11%跳到了2025年的30%,预计2027年国产GPU自给率能达到82%。 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量产,长江存储232层闪存技术全球领先,华为麒麟9000S芯片直接打破西方垄断。 更厉害的是,中国公有数据中心强制要求50%芯片国产化,联通、移动这些巨头带头采购国产AI芯片,直接把英伟达的中国市场份额从95%打到零。现在美国企业哭着喊着要恢复对华芯片出口,这脸打得啪啪响,尚达曼总统没听见吗? 再看看航天领域。中国空间站建成了,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回来了,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火星“绕着巡”,天舟五号创造了1小时57分钟的交会对接世界纪录。这些成就背后,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尚达曼说中国不能走自给自主路线,那您倒是说说,当年美国搞阿波罗计划的时候,是不是也得先问问欧洲同不同意? 尚达曼的言论背后,其实藏着小国的“生存哲学”。新加坡作为全球贸易枢纽,最怕的就是大国脱钩导致供应链断裂。他们的淡水自给计划、半导体产业布局,本质上也是在追求某种程度的自主。 但问题在于,新加坡可以靠弹丸之地搞“螺蛳壳里做道场”,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吗? 2018年贸易战的时候,美国对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结果美国消费者每年多花1270亿美元,企业利润缩水,这就是“互相依赖”的代价。现在美国自己都扛不住了,开始考虑取消部分关税,尚达曼总统怎么就看不见呢? 更讽刺的是尚达曼口中的“平衡点”,其实是让中国永远待在产业链中低端。他说美国在生产力、创新能力上仍领先,所以中国就该继续当“世界工厂”,欧美则掌控高端技术。 这种逻辑和19世纪的殖民主义有啥区别?当年英国靠工业革命自立,美国靠科技自主崛起,现在中国要发展,就得被你们划定红线? 中国高铁从引进到自主创新,C919大飞机打破波音空客垄断,新能源汽车出口全球第一,这些例子还不够说明问题吗?中国不是不想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平等,而不是单方面的技术施舍。 最后得说说尚达曼的“身份尴尬”,新加坡总统虽然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权力有限,更多是象征性角色。真正的政策制定者是总理和内阁,而新加坡政府一直奉行“两边下注”的策略——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 尚达曼这次在华盛顿发言,与其说是代表新加坡,不如说是在替某些西方国家“喊话”。但他可能忘了,中国不是新加坡,不会因为害怕得罪人就放弃核心利益。当年华为被制裁时,中国没有屈服;现在美国限制AI芯片出口,中国依然在加速研发。因为中国人明白一个道理:靠别人的拐杖走路,永远成不了巨人。 要知道中美关系的平衡点,从来不是一方跪着、一方站着,而是在竞争中寻找合作,在合作中保持自主。中国愿意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但绝不会拿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做交易。毕竟,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这道理,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可能永远不懂,但中国必须懂。 来源: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