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那篇标题《和异性亲吻是可以的》的短文一夜之间爬上热搜,全文只有寥寥数句,却直戳年轻人感情的玻璃心,大意是可以跟人滚床单、可以随口答应未来,就是别真相信感情,别把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看似犀利,其实踩中了当代社交里普遍的不安全感,引爆情绪这件事,短句往往比长篇更狠. 我去翻了下微博话题,四小时内阅读量破亿,点赞最高的评论只写了八个字——“世风日下,人心难靠”,国家卫健委去年那份婚恋调查显示,18到25岁单身青年中接受“速食关系”的比例近三成,比十年前翻了两番,所以这次爆火不是偶然,一句“可以亲不能信”只是把潜在共识亮到了聚光灯下. 问题来了,是时代让人更敢“摆烂”还是我们主动给亲密关系降级,心理咨询师常说,身体的边界容易划,情绪的边界最难守,你以为只是借个肩膀,对方可能在标价感情,等价交换没谈拢,失落就会变成互撕,于是“别对异性抱希望”成了自我保护口号,也是对不确定性的集体投降. 细读那篇火文会发现,它并不是在煽动男女对立,更像一张风险说明书,提醒年轻人别用浪漫预期去抵押未来现金流,但把所有感情预期一刀切归零,确实能减少失望,代价却是把温度一起封存,想要稳妥就得先接受孤独,这是交易也是选择. 我倾向把这场讨论当作一次情感体检,疼的地方就该及时处理,别一股脑贴上“别相信”的标签,亲吻靠瞬间化学反应,信任却是长期投资,若只敢做短线客,行情真好时也别临时冲动跑步进场,市场从不会因为谁的犹豫而打折,下一步,你打算在关系里买定离手还是继续观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