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 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动武力,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 俄媒这个说法其实有点想当然了,把国际局势想得太简单直白。所谓“很多国家对付中国”的判断,压根没看透现在各国利益交织的现实。 这些年总有人炒作“反华包围网”,可真到了实际利益面前,没几个国家愿意当别人的棋子。就说美国折腾了十年的印太战略,原本想拉着印度当南亚的“硬钉子”,结果特朗普政府一顿极限施压,威胁把印度输美商品关税翻倍,还张口辱骂印方决策,直接把印度惹毛了。 现在印度外长时隔15年主动重申一中原则,总理也准备访华,等于亲手拆了美国的反华布局。连美国自己发起的对华贸易战都踢到铁板,最后不得不撤销不合理关税,所谓“联合对付”不过是纸上谈兵。 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跟着别人起哄反华,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这种亏本买卖没谁愿意长期做。 再说所谓“航母和导弹不够用”的说法,根本没搞懂中国军力发展的逻辑。中国搞航母、造导弹,从来不是为了主动挑事,而是吃过被动挨打的亏后,必须有的自保底气。 辽宁舰、山东舰劈波斩浪,更多是为了守护南海的油气资源线,为亚丁湾护航的商船撑起保护伞。那些东风系列导弹,本质是“不惹事但绝不怕事”的底线警告,不是用来主动“打疼”谁的工具。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早就说过,国际社会要坚持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这才是中国军力发展的真正底色。 至于“动武力才能赢尊重”的观点,更是忽略了当代国际秩序的基本规则。《联合国宪章》里写得明明白白,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威胁。 中国这些年一直在践行这个原则,就像南海问题,即便和菲律宾有分歧,还是坚持通过双边磋商机制坐下来谈,2025年初双方还在厦门开会,同意推进海警合作、管控局势。 今年5月中国牵头成立的国际调解院在香港开业,这可是世界首个专门用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组织,就是想给各国提供和平解决问题的新路径。要是真靠武力说话,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中国也不会主动撤军,更不会后来通过谈判划定边界了。 历史早把道理摆得很清楚,靠拳头换来的从来不是真和平,只是暂时的威慑。中国这些年能赢得越来越多尊重,靠的不是导弹航母,而是实打实的合作诚意。 “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国家尝到了基建和贸易的甜头,疫情时的疫苗援助让多国记在心里,这些远比“打疼对手”更能凝聚人心。美国搞单边制裁、拉小圈子围堵,结果盟友离心离德,反而衬托出中国多边主义路线的靠谱。 现在的世界早不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的时代。中国手里的航母导弹,是守护主权的盾牌,不是进攻他人的长矛。那些说“很多国家对付中国”的人,没看到多数国家都在追求发展利益,没人愿意卷入没必要的冲突。中国懂武力的威慑力,但更懂和平的珍贵。 就像耿爽在联大说的,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才是赢得真正尊重的正道。真动起手来,没有赢家,只有各方都坐下来谈,顺着国际法和共同利益的路子走,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