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如何解决!林剑表示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不断以各种理由拖延审批并乱加挂钩,导致项目审批问题不断复杂化、政治化,这与英方承诺和改善中英关系的表态完全不相符合。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英国拖延中国新大使馆项目,已经拖成了国际笑话。七年前中国花重金买下伦敦塔桥边的地皮,原本计划建设新馆,结果到现在,围挡锈蚀、杂草丛生,这块地成了中英关系的缩影。 林剑在记者会上已经直言不讳,英方不断找借口拖延审批、附加条件,完全违背了承诺。看似是审批一栋楼,实则折射出英国在处理中英关系上的反复和失信。 外界都清楚,按国际惯例,驻外使馆建设应由东道国提供便利,这是外交最基本的规则。中国提交的方案早早通过了英国专业机构的审核,走的也是英国本地的流程,所有材料都合规。 但英国一会说需要补历史文件,一会又拿出居民隐私、安保等理由,不断制造障碍。最夸张的是,区议会干脆全票否决,连个拿得出手的理由都没有。说白了,就是不想批,不想得罪美国,也不想直接说破。 美国的角色更是耐人寻味。2025年夏天,特朗普团队直接给英国首相施加压力,威胁如果中国新馆获批就断绝情报合作。 英国一边想和中国做生意,一边又怕得罪美国,最后谁都不得罪,却把自己的信誉赔了进去。英国商界都看不下去了,担心投资环境被破坏,集体发声希望政府讲规矩。但政坛强硬派却只顾政治姿态,连经济利益都可以不要。 这场拉锯战,除了让外交尴尬,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伦敦本地社区。原本新使馆落地,相关行业能分一杯羹,本地就业和服务业都会受益。 现在项目一拖再拖,小商户只能看着生意缩水。英国这边的损失不止于此,长远来看,中英每年数百亿英镑的贸易和投资都需要信任做基础。现在连最基础的外交设施都能被政治化,未来谁还敢放心在英国做长期布局? 而且英国驻华使馆自己也面临翻新问题,老楼早已年久失修。英方为自己的项目争取优先审批,却在伦敦对中国项目百般设限。 中方没有为难,只是按流程慢慢来,让对方体会到什么叫“对等原则”。其实,这不是谁报复谁,而是一次现实的提醒:伙伴之间讲究规则,不能只想着让别人让步,自己却想方设法占便宜。 脱欧之后,英国一直高喊“全球英国”,可一到实事上就优柔寡断。今天用大使馆审批做筹码,明天谁能保证别的合作不会被拿来讨价还价?信誉和规则一旦被反复践踏,国际资本和伙伴都会用脚投票。2025年英镑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早就给出了信号。 更让人无语的是,伦敦市政官员还曾专门赴中国表达“积极态度”,提出只要北京松口,伦敦方面就会尽快推进。可回头看,承诺成了空头支票,工地围挡再换新标语也没下文。反反复复的把戏,谁还会认真对待? 林剑的表态已经很直接:英国再拖下去,后果自负。这不是威胁,而是对等原则在发挥作用。中英关系本来大有可为,只要彼此守信讲规矩。 可惜,英国这几年总是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不断消耗本就有限的信任。如果连大使馆这样基础的事情都无法按规矩办好,还谈什么深化合作? 信源:中国使馆新建项目被英方拖延7年,中方回应: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