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报表,重庆15929.58亿元的GDP,稳稳压过成都的12108.2亿元。但很少有人算过另一笔账,重庆的面积是成都的5倍有余,常住人口也多出1000多万,这相当于,重庆带着两个中等城市体量的挂件和成都单挑,成都的胜算自然不高。 虽然两个西南地区的头部城市,有着差异性极大的发展路数,也习惯于在各种数据上较劲,但成都和重庆,从来拿的就不是“谁甩开谁”的剧本。 体量有差距,但不是实力有差距 重庆领先的GDP数据让包括广州、成都在内的很多城市并不那么服气。任何一座城市和顶着直辖市名号,人口和面积却接近省级水平的重庆做比较,除了同样逆天的北京和上海,都会觉得很无力。 比如成都完全可以提出,当年重庆带走了川东几十个区县,面积从成都的几分之一变成几倍,GDP基数直接拉开几百亿的差距,然后逐年扩大。 既然体量没法比,还是琢磨一下数据的质量和细节吧。 重庆在今年上半年抢了上海“消费第一城”的风头,但成都的消费力一点也不差,今年以来在通讯器材、金银珠宝、家电方面的增速相当可观,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快接近重庆三产的一半份额。四川今年服务业表现异常出色,其中成都扛起了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重庆更多是在制造业上下功夫。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达8.4%,拉动力逐月飙升,赛力斯超级工厂开着直播的生产流水线,每天都在刷新产能。成都今年在技改投资方面下了大力气,但增长依然不如重庆,重庆在制造业砸钱搞升级的力度,比成都猛多了。 成都绝对领先重庆的是房价,成都核心区域和远郊地区的房价,都领先重庆一大截,个别同等级区域的房价做对比,成都能直接套圈重庆还有余。 两座城市的发展,走上了不同的赛道 重庆1997年直辖后,不仅拿到了更高的权限,更承接了三线建设留下的丰厚工业家底。直辖快20年后的2015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地,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了重庆的外贸命脉,随后10年发展不断提速。 重庆始终把精力放在制造业上,坚持“押注实体”的打法,大量的工业投资,要么砸向汽车产业,要么投入装备制造,在多个细分产业领域干出了20%以上的高增速。尤其是广汽11比0拒绝掉华为,更是成全了赛力斯的崛起,也成就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 与重庆强在产业链中游的制造环节不同,成都胜在两端的研发和市场,擅长把产业的“含新量”变成实打实的增长力。双机场也是成都的优势之一,天府国际机场2024年的旅客吞吐量突破5400万人次,货邮增长56.59%,澳洲车厘子、荷兰鲜花都能10小时直达成都,这般强力的开放能级,直接带动了成都临空经济的爆发。 如今从成都坐高铁,飙拢重庆只要一个多小时,如此近的距离,便于两地的资源要素快速流动,但两个超大城市,怎么可能不在产业布局发展中狭路相逢? 这些年,成渝为项目“掐架”的案例不要太多,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更是撞车严重。不过两地最新的共建项目里,聚焦产业协同的项目占比超过了4成,明显有了“打配合”的架势。 比如,两地搞起了平台共建卓有成效,成渝数据要素交易平台、算力调度中心的上线运营,让数据的跨域流通不再受到行政壁垒的限制,重庆的工业数据和成都的消费数据,都能直接打通复用。 重庆方面形容的很贴切,“以前是‘你有我也要有’,现在是‘你强我补’,这才是双城经济圈的精髓。” 都市圈竞争时代,背对背拥抱就很好 当下中国的都市圈、城市群竞争愈发激烈,长三角有沪杭宁,珠三角靠广深港,京津冀还有雄安新区这个超级潜力股,成渝要想坐稳第四极,“背靠背拥抱”形成合力就很好。 渝西高铁、资铜高速的同步推进,天府机场和江北机场实现“两场一体”,1小时通勤圈已经成型。两地的新区也在携手打样,成都东部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早就实现了社保、医疗的“跨省通办”,企业跨城办事不用来回跑。 与两地企业间的合作还要仔细盘算和协调不同,两地在创新链上的融合更加高效,超瞬态实验装置、红外太赫兹激光装置等24个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川大、重大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已经在量子通信、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了突破。为解决两地制造业共同苦恼的用工缺口问题,西部职教基地共建,实现人才互通,比给钱给政策更管用。 回头再来看“成都是什么时候和重庆拉开差距”的问题,这本身就提法有误,两地只有差异,没有差距。从1997年到2025年,两地从来不是“追赶者”和“领跑者”的关系,而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成渝的未来并不在“谁比谁强”,而在“合起来更强”。当长三角在拼精细化,珠三角在抢全球化,京津冀让天津都丢下了松弛感,成渝“兄弟”唯有握紧拳头,才能让第四极的位置稳如泰山。




用户10xxx45
一直以来,重庆市的GDP就比成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