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

不负赋墨尘 2025-10-27 01:45:35

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10月13日,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这几年,美国打贸易战已经成了“惯性动作”,但这一次确实下手更狠。对12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税,范围从生活用品到关键工业品全包了,还分三步涨:10月涨一波,明年再来两次,最高能加到45%。   更狠的是在科技上。美国规定,只要芯片里有10%以上的美国技术,就不能卖给中国。连帮中芯国际修机器的外国公司都被吓得不敢接单,美国企业还被禁投中国AI、量子计算等行业。   表面上看,美国像是占了先手,但其实这背后是一种“虚火”。美国这么做,是因为它自己太依赖中国。制造业空心化,稀土、太阳能、锂电池这些关键材料都离不开中国。   五角大楼的报告就写得明白:美国的潜艇产能都撑不住,连给澳大利亚造潜艇的计划都得延期。说白了,他们反击得越猛,说明越慌。   别看美国动作快,中国的底子早打好了。要说反制,美国怕的可不止一个“稀土”两个字。   稀土这玩意儿可不是稀奇金属,而是所有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导弹、芯片、航天设备,全得靠它。全球90%的高纯稀土都在中国手里。美国这些年也想重建自己的稀土供应链,结果花了280亿美元,连高温熔炉都得从中国买。加拿大试着模仿我们的工艺,结果烧出一炉废渣。   所以,当中国宣布稀土出口要严格管控时,美欧的反应立刻来了。ASML延迟交货、波音生产放缓,美国军工部门更是急得直跳脚。中国这一招不是“报复”,是早有准备的“底牌”。   这几年,中国早就开始“去单一化”,不再把鸡蛋都放在美国这个篮子里。2024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总额接近7万亿元,同比增长9%,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占比更是第一次突破50%。   简单讲,现在中国的出口方向不再是一条线,而是一张网。美国加税?那就把订单转到东南亚、中亚、非洲去。反而让中国企业学会了分散风险,生意更稳。   中欧班列也是个典型。十几年跑下来,已经开了11万多列,货物15天就能从中国运到欧洲,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这一条线就足够绕开美国的港口控制。   可以说,美国想“掐中国脖子”,结果反而让中国的“朋友圈”更大了。   美国最想卡的是中国的技术,可现实是,它越封锁,中国越拼命搞自研。   2018年开始,中国就加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到2024年,相关产业投资增长7%,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比例从5%飙到37%。   更惊人的是出口结构的变化,以前我们靠卖衣服鞋子,现在是“新三样”火遍全球——光伏产品、电动车、锂电池。光伏一年卖2000多亿,电动车出口200万辆,锂电池出口近40亿个。   最讽刺的是,美国本来想让中国“芯片受限”,结果芯片反成中国最大的出口商品,2024年卖了1595亿美元。可以说,美国本想摁着中国不让动,结果反手推了中国一把。   以前,中国对贸易战的态度是“稳字当头”。   美国加关税,中国就选准打击点,比如大豆、猪肉这些美国选民敏感的商品;有事还去WTO告状,用规则和理据说话。那时候北京讲究克制,能谈就谈。   可这轮不一样,美国是贸易、科技、地缘政治一起下手。北京很清楚,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摩擦”,而是想彻底掐住发展的命脉。于是态度也变了——既然你来硬的,那就奉陪到底。   稀土出口管控、港务费反制、高通反垄断调查,还有对苹果、特斯拉等美企的合规审查,一招接一招。甚至对美药品出口下滑15%,中国也没慌,对欧盟、东盟的出口反而涨了21%。   这种“宁死也要赢”的姿态,不是逞口舌之快,而是实打实的战略底气。毕竟退一步,就可能被彻底牵着鼻子走。   德媒说贸易战可能“全面失控”,但事实恰恰相反,中美都在有意控节奏。   这其实是大国之间的默契——外表看起来火药味十足,实际上都在算分寸。   贸易战这种事,从来不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谁能站得稳。美国像一阵急风,猛但短;中国像扎根的大树,稳而韧。   德媒说中国“失算”,其实是把短期摩擦当成了战略失败。可真懂棋局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一盘速胜棋,而是一场持久战。   中国现在做的每一步——稀土、科技、自主产业链、多元市场,都是在为未来几十年铺路。美国的反击看似迅猛,其实越急说明越慌。   所以,这局棋,不是“失算”,而是稳中有算。风再大,也吹不倒根深的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