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安世中国这波操作,直接把荷兰政府“架在火上烤”,9月底,荷兰援引旧法冻结安世资产,罢免中方高管,想掌控这家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龙头。 结果呢?安世中国反手就是一套组合拳:重新签协议,欧洲客户得直接和中国总部对接,荷兰总部成了“空壳”。 这一招,既断了荷兰想通过总部控制产能的念想,又让合作关系更稳固,专属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技术标准、交货周期,欧洲车企再想“挑刺”?没门! 最让欧洲车企肉疼的,是“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过去芯片贸易清一色用美元,现在切换币种,安世中国算盘打得精:一来规避美国通过SWIFT系统搞金融制裁的风险;二来省下外币汇率波动的汇兑损失。 更关键的是,这步棋直接把人民币“推”进了半导体贸易的核心圈,德国大众、宝马的采购代表团连夜飞中国谈合同,欧洲车企为了保生产线,不得不建立人民币储备,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给人民币国际化“添砖加瓦”。 安世中国70%-80%的产能在国内,上海临港12英寸产线月产超2万片,东莞封测基地年产能超500亿件,国内新能源车、工业领域订单暴增,自然要先顾自家市场。 欧洲客户虽然出货量缩减30%,但安世中国也没把路堵死,海外产能优先分配,至少能让大众、宝马的生产线不至于停摆,可交货周期得“动态调整”,欧洲车企现在天天盯着安世中国的排产表,生怕哪天又断供。 荷兰这波操作,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安世在荷兰的基地原本每年贡献巨额税收,带动上下游就业,现在倒好,资产冻结后税收没了,自家车企还得看中国脸色要芯片,经济大臣亲自来协商?晚了! 主动权早就在安世中国手里,你冻结我资产,我就断你供应链;你想谈判?先接受人民币结算再说。 安世中国这波操作,表面看是“供货调整”,实则是中国芯片产业从“追赶者”变“规则制定者”的缩影,过去欧美企业靠技术封锁卡脖子,现在中国企业用产能优势反制,你断我资产,我就断你供应链。 你想用美元结算,我偏推人民币,更关键的是,安世中国把国内市场放在首位,这不是“自私”,而是底气,中国新能源车、工业领域的需求,足够撑起一家全球龙头的产能。 有人说欧洲车企会找其他供应商,可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哪是说换就换的?安世的小信号二极管、ESD保护器件全球出货量第一,从设计到封测的产业链闭环,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 这场博弈,最终受伤的还是欧洲消费者,车企成本上涨,车价跟着涨,最后买单的还是老百姓。 安世中国这波“三招”,给全球半导体贸易立了个新标杆:以后想和中国企业做生意,得按中国的规则来,人民币结算、国内优先、专属协议,这些看似“强势”的条件,背后是中国芯片产业多年技术积累和产能布局的硬实力。 荷兰的“小算盘”打错了,但这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产业链全球化时代,想靠“技术卡脖子”或“政治干预”占便宜,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