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脸”比脱裤子还快!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中美经贸谈判达成初步共识,说明了什么?美财长强调,“美国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此次谈判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关税问题和有限合作领域。 一是关税问题;双方一致认为,将对华100%加征关税的威胁彻底打消,比原定于11月1日生效的关税加征期限要提前几个月。 二是有限合作;双方同意,将对等关税的暂停期延长至2026年2月。 此外,芬太尼问题上也有新进展,双方达成协议,将建立前体化学品进出口的联合核查机制,美方还承诺,不会扩大301调查范围。 但美财长转头就翻脸,又说在出口管制问题上,美方坚持继续执行《出口管理条例》,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这些关键物项的对华出口照样卡得死死的,还计划通过“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扩大管制范围。 美国出口管制的重点领域是军事技术,但并不局限于此。美国现在的出口管制,已经涉及民用高科技产业,试图切断东方大国在民用高科技产业获得先进技术的路径。 据美国商务部9月发布的新规则,任何产品中含有超过50%东方大国成分的产品,有可能被纳入管制范围。 即便如此,东方大国的半导体产业仍在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东方大国集成电路出口额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0.3%。 在稀土领域,美国试图通过联合G7国家建立“稀土联盟”,实现对东方大国的依赖转变为对日本等国的依赖,但现实是,东方大国掌握90%以上的稀土分离技术。 面对美国日益升级的出口管制,东方大国正在采取反制措施,致力于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在稀土领域,将于2025年起收紧出口管制,届时美国的军工生产将受到影响。 在农业供应链上,东方大国积极寻找替代来源,阿根廷对华高粱出口量激增,几乎占据全部市场份额。 在半导体领域,东方大国也在加紧自主研发,并通过北方华创等企业逐步替代进口设备。 未来中美关系将充满摩擦与曲折,在合作与对抗之间反复拉扯。而在全球治理领域,中美规则之争将愈加激烈。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仔细甄别,信息内容以权威机构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