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郑少秋很帅。 那会儿他演楚留香,白衣飘飘的模样简直绝了。咱现在看老照片都觉得眼前一亮,难怪当年迷倒一片观众。 陈宝国年轻时也是个精神小伙儿。《大宅门》里头白景琦那股倔强劲儿,跟他本人气质特贴合。我寻思着演员选角这事儿吧,有时候真是缘分。他跟赵奎娥过日子低调得很,几十年没闹过啥绯闻,这在娱乐圈可真难得。你说现在那些小鲜肉,有几个能像他们这样踏实过日子的? 狄龙大哥当年可是邵氏的招牌武打明星。肌肉线条分明,剑眉星目的长相特别正气。现在六十多岁的人了,偶尔出席活动还是腰板挺直,依稀看得出当年的风采。 焦晃老师演康熙皇帝的时候,往龙椅上一坐就是不怒自威。但其实私下特别随和,经常跟年轻演员聊戏剧理论。有回采访他说“演员要把自己当容器”,这话我现在还记着呢。 姜大卫那时候留着长发演武侠片,造型相当前卫。他们那代演员拍打戏都是亲自上阵,吊威亚摔得浑身青紫照样接着拍。现在科技发达了,反倒全是替身和绿幕,啧。 陈道明老师这些年越来越有味道了。从《围城》里的方鸿渐到《庆余年》的庆帝,每个角色都能演出不同层次。听说他每天坚持练书法,这种定力在浮躁的演艺圈真不多见。 刘松仁演的《京华春华春梦》当年赚了多少人的眼泪。他后来转战舞台剧,五十多岁还在挑战新领域,这份劲头挺让人佩服的。 张国立从《宰相刘罗锅》到《纪晓岚晓岚》,把市井智慧和文人风骨揉捏得恰到好处。最近看他参加文化类节目,说起文物修复头头是道的。 话说回来,这些老戏骨们最打动人的还不是颜值。他们把每个角色都当成艺术品来雕琢,台词功底扎实,镜头前连手指尖都在演戏。反观现在某些流量明星,拍吻戏都要借位,吃不了苦就别干这行嘛。 记得有次颁奖礼上,陈宝国说起当年拍《神鞭》为角色增肥二十斤,杀青后又拼命减肥落下胃病。这种敬业精神现在都快成传说了。观众眼睛雪亮,谁用心谁划水心里都门清。 影视行业这几年总在讨论“演员断层”。要我说啊,不是年轻人不行,是整个制作环境太急功近利。三个月拍完几十集电视剧,演员连剧本都没啃透就要上场,能出好作品才怪。 前两天重温《大明王朝1566》,发现杨金水给吕芳洗脚那场戏,光是个背影都在讲故事。现在哪有导演敢这么留白啊,恨不得每分钟都塞满bgm和特效。 老演员们普遍注重生活积累。听说焦晃每天雷打不动要看两小时书,陈道明钢琴弹得专业级别。艺术终究要靠文化底蕴支撑,光靠脸能撑几年呢? 你们觉得现在年轻演员里,谁能接住这些老戏骨的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