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中国可真要杀鸡给猴看了。中国实在忍无可忍,终于要杀鸡给猴看了,谁是这只鸡?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不是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而是荷兰。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最近,中荷关系迎来了一场“冰点时刻”。荷兰这个欧洲小国,过去靠着灵活的对外贸易和金融业起家,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擅长“左右逢源”。 然而这一次,荷兰为了迎合欧美大国的压力,选择在中国企业身上“开刀”,结果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制,也让世界看清了什么叫“自断前程”。 事情的起因其实不复杂。闻泰科技作为中国科技产业的代表,几年前通过正规途径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 这笔收购不仅获得了监管批准,还带动了荷兰本地的投资、就业和税收。安世半导体在中国资本进入后,业绩持续提升,五年来为荷兰新增了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税收贡献逐年增加,甚至研发投入都有了大幅增长。按理说,这样的合作应该是双赢局面。 然而,国际局势变了味。美国不断向欧洲盟友施压,要求在“技术安全”上对中国设限,尤其是在半导体、芯片等高科技领域。 荷兰本可以理性权衡国家利益,可现实中却选择了“听命行事”。表面上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实则是为了讨好美国和欧盟大佬,换取“政治安全感”。于是,安世半导体就这样被荷兰政府以行政手段“接管”了。 这不是一般的干预。荷兰直接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关键资产,撤换了中方管理层,甚至把几乎全部实际股权转给了第三方托管机构。 中方只剩下一张象征性的“空头支票”。这样的做法,等于对中国企业进行“釜底抽薪”,而且毫无征兆、毫无补偿。安世半导体的中国投资者,辛苦经营多年的成果,一夜之间被荷兰政府强行剥夺。 荷兰这一套“政治表忠”,并没有真正保护自己的长远利益。安世半导体在中国有大量业务,一旦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受损的不只是中国企业,还有依赖供应的欧洲客户和跨国公司。 果不其然,中国很快宣布对相关半导体核心元器件出口实施限制,立刻让欧洲制造业感受到“断供危机”。很多汽车巨头和高科技企业不得不紧急寻找替代方案,损失难以估算。 荷兰这种“作秀式”的站队,本质上是捆绑了自己和中国企业的利益,把经年累月的合作一脚踢开,让中荷企业界都陷入不安。 荷兰自己清楚,单靠美国和欧盟市场,不可能撑起高科技产业的未来。荷兰政府却在外交压力下,牺牲了本国企业和中国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 其实,荷兰并不是第一次在国际事务中“选边站队”,但这次把中国企业当作“投名状”,对中国投资环境造成了极大伤害。 中方的反制也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出于对国际商业规则和公平竞争的坚决捍卫。毕竟,如果今天荷兰可以随意剥夺中国企业的资产,明天其他国家是不是也能效仿?这种先例一旦被容忍,全球化合作的基础就会动摇。 现在,荷兰国内其实也有不少声音反思这样的政策。有企业高管表示,政府的短视决定让他们陷入两难,既得罪了中国市场,又失去了长期合作的机会。阿斯麦公司和许多荷兰科技企业原本依赖中国市场,如今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这场风波,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维护企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决心。中国没有选择与欧美直接对抗,而是点名荷兰作为警示,向更多国家传递一个信号:跟风打压中国企业,不会没有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