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会谈前夜中国急购美豆:是信号还是试探?特朗普关税风向将转? 釜山会谈的预

一亿光年之外 2025-10-29 22:50:38

釜山会谈前夜中国急购美豆:是信号还是试探?特朗普关税风向将转? 釜山会谈的预热期,中国突然向美国大豆出口商抛出采购订单——据行业消息显示,此次订单规模约150万吨,虽未达历史峰值,但正值双方贸易谈判关键节点,且距离上一轮大规模采购间隔超3个月,这样的“择时动作”绝非单纯的市场补库。要知道,此前面对美方加征的25%农产品关税,中国曾直接将美豆进口量从年均千万吨级砍至600万吨以下,如今在会谈前夜主动重启采购,这步棋究竟是释放合作信号,还是对美方立场的提前试探,瞬间成了全球贸易圈的热议焦点。 再看美方的回应,特朗普近期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与中国的贸易进展”,却始终回避关税削减的核心细节——既未明确是否会下调针对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惩罚性关税,也未给出关税减免的具体时间节点,仅用“会有好结果”这类模糊表述搪塞。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农业部在订单公布后,突然上调了本年度美豆库存预期,这一操作看似矛盾,实则暴露了美方的纠结:既想借中国采购缓解国内农场主的压力,又不愿在关税问题上轻易让步,生怕被视作“谈判妥协”。 这种微妙的博弈背后,藏着双方的核心考量。对中国而言,150万吨的订单规模“可控可退”——若特朗普在会谈中真能拿出关税松绑的实招,后续可顺势扩大采购;若美方依旧老调重弹,仅靠这部分订单也不会动摇国内大豆供需平衡,更不会让谈判陷入被动。而对特朗普来说,关税是他手中的“重要筹码”,尤其是临近美国中期选举,他既想通过关税施压中国争取更多利益,又怕美豆滞销引发农场主不满,影响选票基本盘,这种两难处境让他在关税问题上始终“含混其词”。 眼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定在两点:一是中国是否会在会谈期间释放更多采购意向,若订单规模持续扩大,或许意味着“信号论”占优;二是特朗普能否在会谈中给出关税削减的具体方案,哪怕只是针对农产品的局部减免,也能视作“风向转变”的苗头。毕竟,若始终停留在“口头承诺+小规模订单”的层面,这场会谈恐怕难有实质性突破,而此次急购的美豆,也终将只是一次短暂的“试探性动作”,成不了贸易缓和的“破冰钥匙”。 需要我进一步对比“历史同期美豆采购规模”,或者整理特朗普团队近期关于关税的所有公开表态,让分析的参考依据更充分吗?

0 阅读:0
一亿光年之外

一亿光年之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