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非圆形校徽的985/211,藏着比“形状”更有意思的学校性格 第一次注意

窗台上的春天 2025-10-30 11:18:08

这些非圆形校徽的985/211,藏着比“形状”更有意思的学校性格 第一次注意到这些非圆形校徽的985/211,才发现校徽不只是个标志——盾形、扁状、花边的设计里,裹着每所学校的“脾气”。 盾牌组里的南京大学,校徽是紫金色盾形,嵌着雪松和书本,一看就是百年名校的厚重感;中国农业大学的盾徽裹着麦穗和耕犁,直接把“农业”的底色钉在了上面;西南交大的盾徽里有锤、镐、火车头,连校徽都在说“我是搞交通工程的”。盾形本身就带着“守护”的意思,这些学校用盾形校徽,像在把自己的学科底色、历史传承都“护”在里面。 扁状组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徽是长圆形,嵌着“华中大”的缩写和齿轮,理工强校的硬朗感一下就出来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扁圆校徽里有五角星和书本,师范院校的“育人”气质藏得很明显。扁状不像圆形那么规整,倒像是这些学校“不端着”的性格——务实、直接,把学科属性写在明面上。 花边组更有意思:河海大学的校徽是印章式的花边,裹着“河海”二字和水纹,一看就和水利脱不开关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徽是红色花边绕着飞鸽,把“电子科技”的灵动和“红色基因”揉在了一起;哈工大的校徽用齿轮当花边,工业强校的硬核感直接溢出。花边像给校徽加了层“滤镜”,把学校的特色裹得更鲜明。 最特别的是“其他组”里的中央音乐学院,校徽是个抽象的“乐”字,没有边框、不用装饰,光看形状就知道是艺术院校——毕竟音乐本身就是自由的,校徽也不用被形状框住。 之前跟一位南大的学生聊过,他说刚入学时觉得校徽的盾形“有点老气”,后来才知道这是民国时期传下来的设计,雪松是南京的市树,紫金色是学校的传统色调,“现在每次看到校徽,都觉得是在揣着学校的百年家底往前走”。 这些非圆形校徽,其实是学校“自我认知”的外化:要凸显学科特色,就把专业元素嵌进校徽;要传承历史,就把老校徽的形状保留下来;要体现气质,就用对应的轮廓去匹配。比起千篇一律的圆形校徽,这些“不规则”的设计,反而让每所学校的辨识度更高——哪怕只看校徽形状,也能猜出七八分学校的类型。 但反过来想:校徽的形状,真的能代表学校的“性格”吗?比如同样是盾形校徽,南京大学的厚重和西南交大的硬核,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气质;同样是花边校徽,河海大学的温婉和哈工大的硬朗,也差着很远的距离。 我们盯着校徽的形状找学校特色,会不会反而忽略了校徽里更实在的内容——比如那些嵌在里面的学科符号、历史细节?毕竟,校徽的价值从来不是“形状多特别”,而是它能不能让学生想起“我读的这所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河海大学校徽 武汉大学校徽 武汉大学门牌 大学校徽 南京大学壁纸 大学校庆标识 武大校徽

0 阅读:19
窗台上的春天

窗台上的春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