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美国交通部宣布 10月29日,美国交通部长达菲一声令下,宣布把墨西哥

红楼背疏影 2025-10-30 12:16:37

就在昨天 美国交通部宣布 10月29日,美国交通部长达菲一声令下,宣布把墨西哥13条飞美国的航线给砍了,还顺手关掉所有从费利佩·安赫莱斯机场起飞的客货混运航班,阿尔莫、沃拉里斯、维瓦三家航空公司瞬间傻眼,连墨西哥城贝尼托·华雷斯机场的“腹舱带货”也被按了暂停键。(财联社) 达菲在交通部官网声明中明确表示,此举“基于国家安全评估”,并重点提及“客货混运监管漏洞”。这一表述需结合实际背景解读——美国真正关注的,是通过墨西哥机场运输的货物性质。 事实上,墨西哥长期以来是美国军工产业链的重要配套基地。亚利桑那州雷神导弹工厂60%的精密零部件毛坯,均通过墨美航线的腹舱货运方式运输,其中费利佩·安赫莱斯机场是关键中转节点。该机场客货混运航班的安检流程较纯货运航班更为灵活,成为众多军工配套企业的优先选择。 此次被削减的航线中,有3条为阿尔莫航空往返得州圣安东尼奥的航线,而圣安东尼奥正是美国陆军西南军火库所在地。 美国国防部10月中旬内部通报显示,近三个月从墨西哥入境的军工零部件中,有12批次存在“溯源信息模糊”问题,虽未证实存在质量隐患,但已引起美军方的高度警惕。 此类举措并非美国首次采用。2019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期间,便以“安全隐患”为由削减墨西哥5条航线,直接推动墨西哥加强美墨边境毒品走私打击力度。两次举措存在本质差异:2019年侧重“经济施压”,此次则聚焦“军工管控”,背后与墨西哥近期同巴西深化合作密切相关。 今年9月,墨西哥国防部长访问巴西,双方签署《军工材料合作协议》,约定巴西钛合金材料可通过墨西哥转口至其他国家。 钛合金是战机发动机叶片的关键制造材料,而美国波音公司F-18战机的钛合金供应,有20%依赖墨西哥的转口渠道。美国此次禁令,实质是警示墨西哥不得损害美国在军工领域的利益。 从被针对的机场来看,费利佩·安赫莱斯机场于2024年正式通航,是墨西哥重点建设的“军民两用枢纽”。该机场虽以民航功能为主,但预留了军用运输机起降跑道。 美国交通部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该机场货运区与墨西哥空军基地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这一地理特征成为暂停其客货混运业务的核心原因——美国担忧该机场可能成为未经管控的军工物资转运通道。 三家墨西哥航空公司遭受的冲击具有数据支撑,阿尔莫航空财报显示,美国航线占其总营收的38%,且客货混运业务利润率为纯客运业务的2.3倍。 禁令同时对墨西哥农业造成影响:墨西哥农业高度依赖对美出口,每年11月至12月为牛油果出口旺季,往年通过腹舱货运运输的牛油果占全年出口量的40%,此次禁令可能导致牛油果滞销损失超10亿美元。 此次事件引发的国际连锁反应呈现差异化特征。加拿大交通部当日便表态“支持美国的安全评估”,这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飞机零部件依赖墨西哥组装后输美直接相关。巴西则暂缓了与墨西哥的钛合金运输协议执行进度,显然是为避免卷入美墨争端。 针对“美国是否担忧墨西哥反制”的疑问,答案是否定的,墨西哥军队主力装备如M16步枪、悍马装甲车等均采购自美国,维修保养完全依赖美方技术支持。 2023年墨西哥曾计划从俄罗斯采购S-400防空系统,美国以“停止零件供应”施压后,墨方最终放弃该交易。这种不对等的依赖关系,使墨西哥缺乏有效的反制能力。 通过航线管控实现政治目的有着历史先例。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国切断阿根廷飞往欧洲的所有航线,导致阿根廷从法国采购的飞鱼导弹配件无法运输,直接影响战争进程。美国此次举措,正是将战时的航线封锁手段转化为和平时期的地缘政治施压工具。 值得关注的细节是,禁令出台48小时前,美国国土安全部已升级对墨西哥航司机组人员的背景审查,理由为“防范潜在渗透风险”。这一做法与2020年针对华为的“供应链审查”逻辑一致,即先通过人员与流程管控筑牢防线,再实施核心业务限制,形成完整的施压链条。 后续局势走向可预判:墨西哥大概率将在11月前与美国启动谈判,核心诉求为通过开放机场货运区核查权限,换取部分航线恢复。 美国的核心目标则是强化对墨西哥军工供应链的掌控,防止其与巴西、俄罗斯等国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亚太推进“稀土-军工”绑定的背景下,美国需确保美洲“后院”稳定。 此次事件揭示核心逻辑:航空航线不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地缘政治博弈的关键载体。美国采取强硬措施的底气,源于其对军工供应链核心环节的掌控。 对其他国家而言,要么如加拿大般与美国保持紧密合作,要么需加快构建自主供应链体系,以避免在国际博弈中因供应链依赖陷入被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美国撤销多家墨西哥航空公司赴美航线许可 财联社2025-10-29 10:45

0 阅读:105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