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打起来,中国导弹能不能把美军航母给干掉呢?美媒给出的答案是,有可能,甚至目前有五种途径,可能在战斗中击沉航母…… 2024年4月,美国《国家利益》上的一篇文章引发热议,作者彼得・苏丘盘点了五种可能击沉航母的办法,还特意点了中国东风 - 26 的名。 这款 2015 年公开的导弹是专门盯着海上大型目标设计的,14 米长的弹体用固体燃料推进,能扛着 1.8 吨的弹头飞 4000 公里。 它最狠的地方是弹头部分的双椎体滑翔器,能在临近空间以 “打水漂” 的方式机动,速度飙到 18 马赫,常规反导系统根本追不上。 而且它的制导系统是三重保险 —— 惯性、卫星再加主动雷达,就算遇到电磁干扰,也能精准锁定移动中的航母,米级精度足够戳中要害。 有意思的是,它用轮式发射车随时随地能开火,美军想提前定位摧毁都难。 除了中国的东风,俄罗斯的两款武器也“榜上有名”。 一款是磨了 20 多年的“锆石” 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能到 9 马赫,1000 公里外的目标 7 分钟就能打上门。 它不用装炸药,光靠高速撞击的动能就能砸穿航母甲板,更麻烦的是飞行时会裹上等离子云,雷达波被吸收得干干净净,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拦截了。 另一款 “波塞冬” 无人潜航器更像水下幽灵,核动力让它有近乎无限的航程,水下速度比传统鱼雷快两倍还多,带着 200 万吨当量的核弹头,不用直接命中,爆炸掀起的巨浪就能把航母掀翻。 第四种途径是无人系统,黑海战场让其成了 “平价杀手” 的代表。 乌克兰的 MAGURA V5 无人艇才 5.5 米长,重量不到 1 吨,却能扛 320 公斤炸药,42 节的速度贴着海面冲刺。 这东西已经实战过十多次,击沉过俄军的导弹护卫舰,去年还改装后击落过米 - 8 直升机,创下无人艇打飞机的纪录。 更关键的是它成本极低,用十艘的钱都买不了一枚导弹,却能靠蜂群战术耗尽航母的防御资源。 苏丘特别提到,要是航母在近海活动,防御圈缩小,这些小东西的威胁会成倍增加。 最后一种途径也让人意外,居然是低技术的“自杀式袭击”。 2000 年 “科尔” 号驱逐舰在也门被炸的教训还在,2017 年胡塞武装用自杀船撞沉沙特军舰的事又给美军提了醒。 航母靠港补给时最容易出事,潜水员绑着炸药水下突袭,或者用滑翔伞带着爆炸物俯冲,这些招术虽然简陋,却能精准打击防御薄弱环节。 苏丘坦言,这类袭击未必能击沉航母,但足以瘫痪其作战能力,更会戳破 “航母不可战胜” 的神话。 不过细看苏丘的文章,不难发现他的小心思。 这位常写军事评论的作者,之前还炒作过 “中美 2035 年航母决战论”,把中国航母发展曲解为 “争夺霸权”。 这次盘点威胁,他刻意放大对手的威胁,却没提美军也在搞应对:比如研发海军综合火控系统,2025 年还要大规模列装 F-35C 隐形战机,这些都是针对性的反制手段。 东风 - 26 的存在确实让美军航母不敢轻易靠近西太平洋。 4000 公里的射程刚好覆盖关岛附近海域,迫使美军航母退到舰载机作战半径之外,等于间接削弱了其威慑力。 但要说明白,中国发展这类武器从来不是为了主动开战,而是构建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能力,就像苏丘自己文章里漏提的 —— 中国航母的发展是为了保护贸易航线,而非争夺霸权。 现在美军已经在琢磨给航母 “升级续命”,比如加更多无人机、提高航速和操控性,想在危险区域继续保持存在感。 而苏丘列出的五种方式,本质上是攻防技术的螺旋上升:航母防御越严密,反制手段就越多元,从高精尖的导弹到低成本的无人艇,没有哪种是绝对制胜的法宝。 就像军事专家分析的,现代海战从来不是单一武器的对决。 东风 - 26 再厉害,也需要侦察卫星和预警机提供目标信息;无人艇蜂群再灵活,也得突破外层防空网才行。 苏丘把五种途径分开说,多少有点刻意简化战场逻辑,毕竟真打起来,这些手段大概率会组合使用,而不是单打独斗。 不过威胁归威胁,真要击沉航母的难度远超纸面上的分析。 二战时航母被击沉多是因为防空薄弱,现在的防御技术已经迭代了几代。 就算东风 - 26 突破拦截命中,也得看打击部位 —— 是砸穿甲板还是击中弹药库,效果天差地别。 苏丘只说 “有可能”,其实也是留了余地,毕竟没人真的想把这种假设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