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在抢劫安世半导体被中国收拾后,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一脸委屈地说:中国人误会我们了,他们以为我们是与美国联手打劫了安世半导体! 这话一出,给人的第一感觉不是惊讶,而是觉得荷兰这胆子也太肥了点。这番表态,潜台词仿佛在说:“这事儿是我们自己干的,跟美国大哥没关系!”你品,你细品,这逻辑简直让人后背发凉。 如果真是这样,那荷兰的行为就不是被人当枪使,而是主动当枪,这岂不是茅厕板上睡觉——离死不远吗? 国际政治这盘棋,有时候讲究的就是一个“糊涂”。明明是被人当枪使,事后也要装出一副“我被骗了,我错了”的无辜模样,好歹能找个台阶下。 说自己是受了美国的教唆和压力,一时糊涂才做了错事,然后把吞下去的利益吐出来,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事情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中国看在美国的面子上,也可能从轻发落。可卡雷曼斯倒好,直接把这块“遮羞布”给扯了,非要强调这是荷兰的“独立自主”行为。这就好比你家邻居天天找茬,你以为是背后有人挑唆,结果他亲口告诉你:“不,我就是单纯看你不顺眼。”这还怎么谈?这已经不是误会,而是赤裸裸的宣战了。 其实,安世半导体的事件,只是荷兰在中美科技博弈大棋局中角色定位的一个缩影。真正让荷兰在全球舞台上拥有特殊地位的,是它手中握着的“王炸”——ASML公司。 这家位于荷兰小镇费尔德霍芬的企业,垄断了全球顶尖的EUV光刻机,没有它,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就得停摆。 这既是荷兰的骄傲,也成了它的“原罪”。随着美国对华科技战的升级,华盛顿的魔爪自然而然就伸向了ASML。从最初的游说,到后来的直接施压,美国要求荷兰政府禁止ASML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EUV光刻机,甚至连次一代的DUV光刻机也开始被限制。 荷兰政府在这件事上,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拧巴的角色。一方面,它无法摆脱对美国的军事和安全依赖,不敢公然违抗“老大哥”的命令;另一方面,ASML的巨额利润和未来发展,又深度依赖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中国不仅是ASML的重要客户,更是其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让荷兰的决策充满了矛盾和摇摆。卡雷曼斯这番“委屈”的表态,恰恰是这种内心撕裂的外在表现。他既想向美国表忠心,又怕彻底得罪中国,结果说出来的话,两边都不讨好,显得既天真又可笑。 中国的反应,可以说是迅速而精准。你既然觉得是“误会”,那我就用行动让你明白这不是误会。当荷兰在美国的指挥棒下,一步步收紧对华光刻机出口政策时,中国也亮出了自己的反制王牌。我们宣布对镓、锗等关键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这两种看似不起眼的稀有金属,却是半导体、通信设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而中国,恰恰是全球这两种材料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这一招,直接打在了包括荷兰在内的整个西方半导体产业链的“七寸”上。消息一出,德国企业率先坐不住了,因为它们对中国的镓、锗依赖度极高。 荷兰的ASML虽然库存充足,但长远来看,供应链的稳定必然受到巨大冲击。这记“收拾”,让荷兰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可能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卡雷曼斯的“委屈”,本质上是一种战略上的短视和外交上的不成熟。他似乎没有搞明白,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求生存,靠的不是赌气和硬刚,而是智慧和平衡。 他试图用“我们不是一伙的”来撇清关系,却恰恰暴露了荷兰的色厉内荏。这种表态,不仅无法取悦美国(因为美国根本不在乎你主动还是被动),更会彻底激怒中国,让中国放弃所有幻想,采取更坚决的反制措施。一个国家的经济大臣,应该算的是经济账,是长远账。 为了配合美国的政治议程,不惜牺牲本国核心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经济未来,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那个可以随意欺凌弱小的时代了。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其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荷兰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就能高枕无忧,却没想过,当潮水退去,第一个被晾在沙滩上的可能就是自己。卡雷曼斯的这番话,或许能暂时安抚一下国内的某些情绪,或者向美国递上一份“投名状”,但长远来看,它给荷兰经济带来的伤害,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当ASML的机器因为缺少关键材料而无法运转,当荷兰的就业和税收因此受到冲击时,不知道卡雷曼斯是否还会觉得,自己当初的“委屈”表白,是多么的得不偿失。这场由半导体引发的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荷兰又能否在这场大国角力中,找到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生存之道? 这恐怕是卡雷曼斯和他的同僚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了。你怎么看,小国在大国博弈中,还有第三条路可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