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蔡英文曾罕见发声:“我是台湾人并没有错,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1-02 12:58:08

25年前,蔡英文曾罕见发声:“我是台湾人并没有错,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是中国式教育”,媒体怒斥蔡英文的“双面话术与真实“台独”底色。 蔡英文的家庭背景,本身就充满了复杂的历史交织,她的祖先来自福建漳州,二百多年前迁居台湾,其中一位先祖蔡攀龙曾是清朝的正二品武官,对清朝在台湾的统治做出过重要贡献。 她的家族背景,也并非单一的“中国”记忆,她的父亲蔡洁生曾为日本军方维修飞机,家庭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 她甚至在年轻时曾改名为“蔡瀛文”,这一名字有时被解读为取自日本古代的“东瀛”,尽管她解释说是因为名字的笔画繁琐,这种身份上的模糊和摇摆,早已为她日后在政治上的“左右摇摆”埋下伏笔。 进入政坛后,蔡英文开始将“中国认同”,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加以运用,2000年,蔡英文在担任陆委会主委时,在面对外界质疑时曾表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大的。” 这句话既表明她在文化上认同中华传统,也保留了政治上的灵活性,可以应对不同选民的诉求,她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或反对两岸统一,而是以一种模糊的方式回应了外界的疑问。 这种含糊其辞的做法,更是她善于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找到平衡点,但是,随着蔡英文政治地位的提升,她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剧变。 2013年,她在赴金门祭祖时公开表示:“我是中国人,未来的一个中国,是台湾民众的唯一选择。”这一言论被外界解读为,她为了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而做出的政治表态。 实际上,在她的背后,蔡英文早已是李登辉“两国论”的支持者,这一立场与她的言论之间,存在巨大张力。 蔡英文的这种政治行为,显然表明“认同中国”对于她来说,更像是一种政治工具,而非出于内心的坚定信仰。 蔡英文在2016年上台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她成为台湾领导人后,“九二共识”变成了一个必须被否定的对立面,她立即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这导致两岸的官方沟通机制几乎停滞。 同时,她也通过改变教育政策,降低中国历史的教学比重,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中,力图从教育层面削弱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她废止了马英九时期的课纲调整,推动台湾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逐渐消解,蔡英文的“去中国化”政策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还扩展到文化层面。 她任命郑丽君等人主导文化政策,推动包括“台秋节”等一系列活动,企图通过改变台湾的文化习惯和节庆活动,进一步与中国文化切割。 这一系列举措直接导致了台湾年轻一代文化认同的断层,2023年时,只有不到三成的年轻人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比例大幅下降。 无论她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如何切割与“中国”的联系,现实的经济和地缘压力,始终是蔡英文无法摆脱的困境。 尽管她力推“新南向政策”,试图减少对中国大陆的经济依赖,但根据2024年的数据显示,大陆及香港依然是台湾最大且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占据了31.7%的出口份额。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高达近700亿美元,这让她“去中国化”的政治口号,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即使蔡英文在外交和经济上,不断推动与美国的关系,但两岸的经济和地缘依存关系,依然无法轻易割舍。 在地缘政治方面,蔡英文的“台独”路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中国解放军的“联合利剑”演习和常态化的军事巡航,明显提升了台湾面临的安全风险。 这种局势下,岛内民众的意见也出现了分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台独”可能导致战争,2024年选举前,六成以上的台湾民众希望政党轮替。 从蔡英文的政治历程来看,她摇摆的态度将台湾带入了文化割裂、社会对立和地缘困境中,蔡英文只是口头的认同,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她就算再怎么努力,不过是“跳梁小丑”,统一的脚步不会停止。 信源:海峡导报、观察者网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