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飞行员跳伞后就不能射杀?即使在战场杀红了眼,也不能杀飞行员,因为日本试过了,

炎左吖吖 2025-11-03 15:58:36

为何飞行员跳伞后就不能射杀?即使在战场杀红了眼,也不能杀飞行员,因为日本试过了,压根承担不起后果! 1944年9月2日,在西太平洋战场上,一架美军飞机被日军高射炮拽下云端。 跳伞求生的飞行员本以为能够侥幸生还,但他不知道即将会揭开战争最残酷的遮羞布。 早在1907年,各国坐在海牙的谈判桌前时,尽管飞机还只是战争的“新玩具”,一条规则已被郑重写进《海牙公约》。 “丧失战斗能力者应予保护。” 这里的“丧失能力”,既包括受伤倒地的士兵,也包括跳伞逃生的飞行员。 1949年《日内瓦公约》将战俘待遇细化,再到1977年专门补充“降落伞下非攻击状态者禁止攻击”,国际法一步步为战争中的个体划出生存空间。 但规则是人定的,也是要人来守的。 1944年的日本,正陷在太平洋战争的泥潭里。 资源枯竭、士气低迷,一些人便动起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那八名美军飞行员刚落进父岛的丛林,就成了日军枪下的猎物。 有的刚落地就被射杀,有的被捆在树上折磨致死。 更骇人的是,部分遗体被肢解,肝脏被日军军官煮食。 事后调查显示,岛上粮食充足,每天配给240克,所谓“鼓舞士气”“惩戒敌人”不过是遮羞布。 指挥官立花芳夫甚至亲自参与虐杀。 这不是孤例。 整个二战中,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多次射杀跳伞飞行员,父岛事件不过是其中最刺眼的一桩。 他们以为这是“强硬”,是“震慑”,却忘了战争从不是一个人的狂欢。 当飞行员变成“可以随意宰杀的猎物”,当规则被撕成碎片,报复的种子已经埋下。 父岛的暴行传回美国,前线的士兵红了眼,华盛顿的决策者也坐不住了。 原本还在权衡如何尽快结束战争的美国人,彻底放弃了“温和”策略。 1944年底到1945年初,美军轰炸机群始终盘旋在日本本土。 东京、大阪、名古屋,曾经的繁华都市沦为火海,父岛更被炸得只剩断壁残垣。 有人说原子弹的投放是战略必然,但没人能否认,日军对跳伞飞行员的虐杀,像一根刺扎在美国人心里。 当广岛、长崎升起蘑菇云时,那些被残害的飞行员,早已成了压垮日本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现实的报复在战后。 1946年,美国海军法庭在关岛开庭,立花芳夫等主犯被押上被告席。 1947年,立花芳夫走上绞刑架。 他曾以为杀几个飞行员能立威,最后却成了战争罪犯的典型。 而处于同一片战火下的中国,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1942年,杜立特轰炸东京后,多名美军飞行员跳伞落在江西。 彼时的中国,自己还在日军的铁蹄下挣扎,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却有300多人冒着被日军抓捕的风险,把这些飞行员藏进深山。 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最朴素的文明。 战争或许要分胜负,但人得守住良心。 日本用刀尖舔血换来了短暂的“强硬”,中国却用善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父岛事件过去八十年,飞行员跳伞不杀的规则依然有效。 海湾战争、阿富汗战场,跳伞的飞行员被俘后,大多能得到基本的人道待遇。 不是因为大家突然变善良,而是没人想再打开那扇“互相屠杀”的地狱之门。 你杀我一个,我杀你一个,最后战争就成了屠宰场,谁都赢不了。 现在的军校课堂里,这条规则被反复强调。 因为历史早用鲜血证明了践踏规则的代价,从来不是一个两个战犯的绞刑,而是一个国家信誉的崩塌,是后代要背负的骂名,是战争从“国家博弈”滑向“人性泯灭”的深渊。 而立花芳夫等主犯的结局,是必然的。 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主要信源:(人民资讯——即使在战场杀红了眼,也不能杀飞行员,第一个原因大多数人没想到)

0 阅读:205

评论列表

凉冰

凉冰

3
2025-11-04 10:25

因为飞行员比较金贵,培养不易?日内瓦公约还说禁止虐待战俘呢。除了中国,哪个国家遵守了?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