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专家KathleenTyson北京时间11月2日发文写道:“安世中国将

亨克孤独 2025-11-04 10:46:06

国际金融专家Kathleen Tyson北京时间11月2日发文写道:“安世中国将恢复每月60亿个组件的全球供应,所有芯片均来自中国。与安世中国公司签订合同,否则停止工业生产。只接受人民币付款。再见,欧洲。你又输了。”   这每一个字都往欧洲的痛处扎,估计这会欧洲的车企和荷兰政府心里比谁都慌,之前他们抢安世总部时那股嚣张劲,现在早被现实泼了冷水,凉透了。   荷兰政府九月那波操作多硬气啊,他们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直接冻结了安世147亿人民币的资产,把中方派的CEO赶下台,还强行把股权托管给第三方。当时荷兰政客估计觉得稳了,以为攥住总部就能拿捏全球汽车芯片的命脉。可他们压根没算明白,安世的真家伙早就在中国了。   安世这公司最早是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2019年快破产时被中国闻泰科技花337亿买下。这些年中国团队直接把它盘活了,从行业第11名冲到全球第3,2025年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就超7亿。   更关键的是安世70%-80%的产能全在中国,东莞基地一年能处理500亿件芯片,全球每10颗车规级功率芯片里,7颗都产自这儿。荷兰抢去的总部,说白了就是个一百来人的行政空壳。   他们更没料到中国的供应链韧性这么强,荷兰总部刚断供晶圆,安世中国就官宣国产化替代早完成了。闻泰在上海自建的12英寸晶圆厂月产能达12万片,早就通过车规级认证。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这些国内龙头的产能也完全能跟上,年底前国产晶圆占比都要突破65%了。之前荷兰还想靠断供施压,现在看来纯属自讨没趣。   安世中国十月下旬直接发了通知,宣布恢复每月60亿个组件的供应。但这供应不是无条件的,附带的条件直接掐住了欧洲的脖子。欧洲客户必须签专属协议,协议里明写着“中国子公司拥有最终供货决定权”。这底气来自中国市场的分量,安世中国区收入占全球快一半,2025年三季度汽车业务收入还涨了26%,优先保本土需求太正常了。   更狠的是结算方式,以后所有交易只收人民币。这一下彻底打乱了欧洲企业的节奏,全球半导体行业几十年都用美元结算,现在想拿芯片就得先把钱换成人民币。这步棋不光避开了美元支付系统的风险,更等于在欧洲车企的成本账上捅了一刀。   欧洲车企这会儿快愁疯了,宝马、大众这些巨头,超12%的车载芯片都得从安世拿。安世的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的“心脏零件”,控制刹车、仪表盘这些关键部位,缺了它生产线就是废铁。   有消息说宝马、大众的芯片库存撑不了四周,博世集团更直言换供应商至少要半年验证。欧盟本身1/3的成熟芯片就依赖中国进口,安世在车规级MOSFET领域还占全球19%的市场份额,根本没法替代。   荷兰政府这时候早就没了当初的嚣张。他们十月下旬让经济大臣给中国商务部打电话,想服软又拉不下脸,连句认错的话都不敢说,最后自然谈崩了。紧接着欧盟也急了,执行副主席专门给北京打了两小时视频电话,以前挂在嘴边的“去风险”硬话全没了,满屏都是“建设性讨论”。   说白了,这场博弈早把真相戳穿了。全球化时代,话语权从来不在空壳总部里,而在产能、供应链和市场手里。中国握着全球八成的芯片封测产能,安世七成的出货量,还有欧洲车企离不开的稀土。荷兰跟着美国搞“脱钩断链”,到头来先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现在安世中国的生产线开得正欢,芯片全是中国造,钱还得用人民币结。欧洲车企要么签协议换人民币,要么就得停产能。Kathleen Tyson说欧洲“又输了”,这话一点没夸张。荷兰抢总部抢了个寂寞,欧洲车企被掐住命脉,这波操作属实把自己坑惨了。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