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辽宁91岁老太临终前,对着围拢的子女突然开口:“我就是国民党要找的军

风景繁华 2025-11-04 15:01:57

1995年,辽宁91岁老太临终前,对着围拢的子女突然开口:“我就是国民党要找的军火大盗”,话音落便永远闭眼。[ok] 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出生于辽宁黑山县一个贫苦农家,父亲早逝,母亲日夜织布,也只能勉强糊口。 那时东北大地硝烟弥漫,年幼的高崇德亲眼见过日军在村中的暴行,那些画面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 她最爱听村里老人讲花木兰从军、梁红玉抗金的故事,每当听到这些巾帼英雄的事迹,她总会握紧小小的拳头。 长大后,高崇德连续几次去征兵处报名,都因为是个女子而被拒绝,直到遇见东北军团长吕正操,才终于穿上了军装。 每天天不亮她就起来练习射击,手心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不到半年,已是部队里有名的女神枪手,百步穿杨的本事让许多男兵都自叹不如。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沦陷,高崇德留在敌后,组织群众支援前线,她带着乡亲们连夜赶制干粮,冒着炮火送往阵地。 这些举动引起了中共地下组织的关注,觉得这个女子胆大心细,是个可造之材。 后来通过林伯渠的安排,高崇德接到一个特殊任务:为八路军筹措军火,这个任务风险极大,但她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 凭着在东北军积累的人脉,高崇德以采购后勤物资的名义,从国民党军火库调运弹药。 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枪支弹药藏在运粮车的底层,上面整齐地码放药品和医疗器材,每次通过关卡,她都镇定自若地与守军周旋。 最惊险的一次,她亲自带队为刘伯承部队运送炮弹队伍昼伏夜出,在崎岖的山路上徒步跋涉两天两夜。 途中遇到三次盘查,她都机智地化险为夷,最终将这批重要物资完好无损地送到目的地。 频繁的军火调运终究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怀疑,高崇德被列为重点通缉对象,悬赏金额高达五千大洋。 在一次行动中,由于叛徒告密,她不幸中弹负伤,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她秘密转移,历经千辛万苦才送到延安治疗。 伤愈之后,组织安排她负责军械管理工作,“高崇德”这个名字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她本可以享受功臣待遇,却选择做一个普通的退休干部。 邻居们只知道这位慈祥的老太太曾在机关工作,谁也想不到她曾经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 直到整理历史档案时,工作人员才发现抗战时期确实有位代号“高崇德”的地下工作者,曾为前线输送了大量军火物资。 这位传奇人物战后下落不明,原来她一直默默生活在寻常巷陌之中。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像她这样的无名英雄,为国家和民族倾尽所有,却在和平来临后甘于平凡。 看到这个故事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看完泪目了!这才是真正的巾帼英雄,一辈子默默无闻,临走前才说出这个天大的秘密,和她相比,现在那些炒作自己的人真该脸红。” “我关注点可能有点不一样,当年从国军手里搞弹药难度极大,她能打通关节持续输送,绝对是顶级人才!这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和资源整合能力,是个搞‘后勤’的天才。” “大家别光顾着感动,想想她为什么选择沉默半辈子?那个年代情况复杂,她这么做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曾经战友的负责。” “我做过考证,像高崇德这样的无名英雄还有很多,他们的事迹尘封在档案袋里,不追求名利,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希望有更多人能挖掘出这些故事。” “她丈夫吕正操后来是开国上将,但她却选择独自隐退,这其中或许有情感因素,但更可能是出于安全和工作需要,那个年代的革命者,真的把一切都奉献了。” “我想起了我奶奶,也是什么苦都自己咽下去,从不跟晚辈说,那一代人好像都这样,特别能扛事,特别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 “她的故事,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伟大,有时不是站在聚光灯下接受欢呼,而是用一生的沉默,来守护曾经的誓言和并肩的战友。” 如果你是她的后代,你是希望她早点说出真相,让家族为她骄傲,还是更理解并敬佩她隐姓埋名、独自承受所有的选择?为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想法! 信息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