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俘虏交换后,200多名战士终于回到祖国。他们刚刚跨过边境线,广州军区

张五笙说历史 2025-11-04 16:56:26

1979年,俘虏交换后,200多名战士终于回到祖国。他们刚刚跨过边境线,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却突然命令:连长和指导员立刻送上军事法庭,其他人全部就地转业,回家。 友谊关前,二百余名解放军战士跨过边境线,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这些从越南战俘营归来的官兵们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与拥抱,而是一场改变命运的严厉审判。 1979年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逐渐接近尾声,中国军队在达到预期作战目标后,开始有计划地回撤。 就在主力部队井然有序撤回国内的同时,50军150师448团8连的官兵们却深陷越南高平以南茂密的热带丛林中,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困境。 这个连队由连长冯增敏和指导员李和平率领,在3月11日开始的撤退行动中,因上级指挥失误和地形不熟,不幸被越军分割包围。 在数次突围失败后,他们做出了一个震惊全军的选择,放下武器,集体投降。 150师作为参战部队中较晚入越的部队,在战争即将结束时才获准出境执行任务。 该师由于紧急扩编,新兵比例很高,训练和实战经验相对不足。 3月10日,150师接到命令掩护友军撤退,部队上下弥漫着求战心切的情绪,师部在确定撤退路线时,却产生了严重分歧。 师长刘同声主张按原路撤回,这样安全快速;而50军副军长关豁明却贪功心切,坚持要让部队转走小路,以“扩大战果”。 意见分歧最终以副军长的意志而告终,这个决定将448团送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危险之路。 3月11日,448团在班英地区遭遇了从河内赶来的越南精锐部队。团部遭遇袭击后,副军长仍拒绝部队更改路线,执意要求继续前进。 越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迅速对448团实施分割包围。2营首先被围,请求全团回援,但师部不同意,只命令他们自行突围。 无奈之下,团部只能派出1连和8连前去增援,这两个连队在小路行进中很快被打散,8连更是陷入了重重包围。 热带雨林的环境极其恶劣,8连官兵不仅弹药粮食匮乏,对周围地形也一无所知。越军占据有利位置,悄无声息地收紧包围圈。 在被围困数天后,8连的处境日益艰难。弹药即将耗尽,伤员不断增加,全连士气低落。 连长冯增敏和指导员李和平意识到,他们面临着军人最为艰难的抉择——是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还是选择投降保全生命。 冯增敏后来回忆,当时他看着连队里那些年的面孔,想到这些大多是新兵的战士们还有家人等着他们回去,内心经历了剧烈的挣扎。 最终,冯增敏和李和平召集了连队支委会,讨论决定全连放下武器,会议上,几乎所有干部都同意投降,只有一名排长表示反对,坚持应当突围。 这名排长最终被控制起来。副连长王立新则坚决反对投降决定,他带领43名战士决心突围。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王立新振臂高呼:“共产党员跟我走!” 他们最终大部分壮烈牺牲,王立新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向敌军,与十几名越军同归于尽。这位英勇的军官后来被追记一等功。 而8连的202名官兵则在冯增敏和李和平的带领下,向越军投降。这一决定,创下了解放军建军以来最大规模投降的记录。 1979年5月,中越开始通过红十字会交换战俘,中国军方统计,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方共有239人被俘,其中219人来自448团。 当8连的官兵们跨过友谊关返回祖国时,他们满心以为苦难已经结束,可以重新开始正常生活。 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严格的审查和严厉的军纪处分。 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一向以从严治军著称的他立即下令:将连长冯增敏和指导员李和平送交军事法庭,其余战士全部就地转业。 许世友认为,这种成建制的投降行为严重损害了军队的荣誉和士气。 军事法庭最终以投降罪判处冯增敏和李和平十年有期徒刑,开除了他们的党籍和军籍。而那位被捆绑的排长,因为坚持原则而被安排提前转业。 其他战士多数被押送或提前退伍,50军也因为这一事件蒙上了阴影,在1985年的大裁军中,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被撤销番号。 冯增敏在刑满释放后,有记者采访他时间及当初的选择,他只说了四个字:“无可奈何”。他后来还表示:“我必须对手下的202个家庭负责。” 战争结束后,王立新被追记一等功,他的英勇事迹在军中传颂,而冯增敏出狱后默默务农,李和平进厂工作,他们都选择了低调生活。 那些就地转业的战士们散居全国各地,很少有人再提及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仅在150师,越军就俘虏了219名中国官兵,而8连那场发生在1979年3月的悲剧,成为我军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伤痕。

0 阅读:176

评论列表

张无忌

张无忌

3
2025-11-04 17:34

美国大兵的的口袋里据说都有一份投降书

张五笙说历史

张五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