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额缴清联合国2025年会费,金额高达50多亿,真是让人肉疼!   10月底

阿智通鉴 2025-11-05 11:03:57

中国全额缴清联合国2025年会费,金额高达50多亿,真是让人肉疼!   10月底联合国公布的缴费清单里,中国的名字稳稳挂在“全额缴清”那一栏,6亿8573万美元的2025年常规会费一分不少,折成人民币就是实打实的50多亿。   说实在的,这可不是笔小数目,随便往哪投都能办不少实事,难免让人觉得“肉疼”,但这笔钱花得明明白白,更透着股大国的底气。   要知道,联合国的会费可不是拍脑袋定的,自有一套精细的算法,得结合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这些硬指标,再按比例分摊。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分摊比例自然不低,常年稳居联合国常规会费出资国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美国。   但和美国不一样的是,中国从没拿“国内预算没批”“规则不合理”这些当借口,每年都踩着截止日期前把钱缴清,2025年这波操作不过是延续了一贯的作风。   这事儿一对比就更见分量了,就说美国吧,作为第一大出资国,却常年把“赖账”当常态。光是2023年和2024年的常规会费,美国就欠了快10亿美元,到2025年10月这窟窿还没填上,更别提维和摊款这类额外支出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之前私下里都吐槽过,美国拖欠的会费能顶上好几次非洲人道援助的预算。可即便联合国秘书处催了又催,美国国会还是能找出各种理由拖着不批,一会儿说“联合国效率太低”,一会儿又拿“要削减国际开支”当挡箭牌,把国际义务当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   除了美国,还有些国家也跟着含糊。有几个欧洲国家仗着经济发达,却年年找“财政紧缩”的借口少缴一部分;一些中小国家更直接,要么装糊涂拖着不缴,要么干脆提交个“延期申请”就没了下文。   联合国最近的报告显示,到2025年10月底,还有30多个国家没缴清当年的常规会费,拖欠总额加起来快到20亿美元,直接影响了不少项目的推进——非洲的粮食援助采购拖了后腿,中东的维和部队装备更新也卡了壳。   可能有人会说,这50多亿花出去能有啥实在回报?其实联合国的运转全靠这笔钱撑着。那些派驻战乱地区的维和部队,得靠会费买装备、发补给;全球爆发疫情或地震时,应急救援的物资采购、人员调配也离不开会费支持;就连各国之间的环保合作、贫困地区的教育援助,背后都有会费的影子。   中国自己也是这些服务的受益者,比如联合国的航运规则保障了外贸船舶的安全,气候谈判机制帮着争取发展空间,这些都不是光靠钱能买的,得靠参与和支持规则来维护。   更关键的是,中国可不是只出钱不干事的“冤大头”。这些年中国派了几千维和官兵去非洲、中东这些危险地区,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和第一大出兵国;疫情期间还通过联合国向发展中国家捐了上亿剂疫苗,这些行动和缴清会费一样,都是在实实在在地承担大国责任。反观那些拖欠会费的国家,一边享受着联合国提供的外交平台、安全保障,一边耍赖不掏钱,说白了就是想“搭便车”,这种便宜占多了,自然会被戳穿真面目。   其实“肉疼”的背后,更多是对规则的尊重。联合国这套体系虽然有不少毛病,但却是目前最管用的国际秩序框架。中国按规矩缴清会费,不是怕谁,而是明白大国就得有大国的样子——既要享受规则带来的便利,更要承担维护规则的责任。要是连会费这种基本义务都打折扣,那谈何参与全球治理、争取国际话语权?   所以说,这50多亿看着心疼,实则是笔“责任账”。和那些把国际义务当儿戏的国家比,中国的及时缴费不光打了他们的脸,更让世界看到:真正的大国担当,从来不是靠嘴说的,而是体现在每一次按规矩办事的行动里。这笔钱花得值,因为它换来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靠谱”的认可,也为稳住纷乱的国际局势添了份实在的力量。

0 阅读:0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