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退货,商家将羽绒服上密码锁![听歌] 最近,哈尔滨一家服装店在羽绒服内侧缝制密码锁的做法引发关注。 顾客确认收货后才能获取密码开锁!这看似防盗的手段,背后是商家面对退货问题的新应对。 服装类退货纠纷中有超过六成涉及“仅退款”争议,有商家反映,曾收到塞满卫生纸的退货羽绒服。 除了密码锁防拆技术,还有商家将商品吊牌尺寸放大并缝制在显眼位置,标注“拆牌不退”。 东北地区已出现了羽绒服日租服务,游客支付几十元即可租用,归还时仅需确认衣物是否清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 有消费者表示,购买流程变得复杂,影响购物体验,还有一些商场限制试穿带帽羽绒服的规定,也被质疑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品完好”是退货的前提,同理,若羽绒服出现穿着痕迹、油渍或香水残留,商家也可主张商品价值受损。 一位经营服装店的店主反映,一件成本300元的羽绒服,若因穿着痕迹而滞销,最终可能半价处理,加上额外清洁、包装及锁具费用,总损失可达200元。 行业内人士说,目前每件羽绒服的售价中约包含10至15元的退货风险成本。 面对这一状况,平台方也正在探索更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比如:建立高频退货账号监测机制,对可疑交易进行实时干预;明确穿着痕迹、气味残留的具体判定方式;深圳商家使用的扫码锁,在保障商品安全的同时,也能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服务。 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保障消费者权益与防范不当行为之间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讨论。 “作为东北店主太有同感了!去年被退回来的羽绒服领口全是粉底液,干洗费都比利润高。装密码锁实属无奈,总不能天天做慈善吧。” “消费者权益也要保障啊!现在有些店不让试穿带帽款,买了不合适怎么办?商家防了小人,却伤了正常顾客的心。” “平台才是最大赢家!运费险涨价,退货率计入店铺评分,最后商家和买家互相伤害,平台坐收渔利。” “建议学学国外,建立信用体系。频繁恶意退货的直接拉黑,正常消费者完全不受影响。现在这样一刀切真难受。” “我在服装厂干过,有些游客真把网购当租衣服务,拍完雪景就退货。最后成本摊到所有消费者头上,老实人买单。” “密码锁、大吊牌等看似奇葩的招数,实则是规则缺失下的无奈自救罢了。” “当‘七天无理由’被少数人钻空子,抬高了所有用户的购物成本。这不仅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博弈,更是诚信体系与商业模式的双重考验。” 假如平台推出“退货信誉分”,频繁无理由退货会影响信用额度,你支持这样区别对待吗?说说你的理由! 信息源:今日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