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忍的时候,中美打不起来。中国不忍的时候,中美有打起来的风险。但中国忍了你美国几十年,把中国习惯当成日本韩国了,还是把中国习惯当成法国德国了? 1996 年的台海危机,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憋着一股劲。当时台湾地区搞 “台独” 分裂活动,局势一下子剑拔弩张。 美国二话不说,直接派了两个航母战斗群闯进台海周边海域 —— 尼米兹级和独立级航母带着几十艘护航舰艇、上百架战机,摆足了威慑的架势。 那时候的中国,海军实力和美国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几乎没什么还手之力。就在这种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中国没有选择硬碰硬。 不是我们怕了,是当时的国力不允许。那时候中国的 GDP 才刚过 7000 亿美元,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国防预算更是少得可怜,连研发先进武器的资金都得精打细算。 要是真打起来,吃亏的肯定是我们,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会被彻底打断。 美国当时大概觉得,中国和日本一样,会在它的军事威慑下服软,和韩国一样,会在它的压力下妥协,却没意识到,这一次的隐忍,只是中国崛起路上的暂时蛰伏。 没等多少年,2001 年的南海,又一次让中国尝到了隐忍的滋味。 4 月 1 日那天,王伟驾驶着歼 - 8II 战机,在南海空域对非法闯入的美国 EP-3 侦察机进行跟踪监视。 美国侦察机不仅不避让,反而突然大角度转向,直接撞上了王伟的战机。歼 - 8II 的尾翼被撞得粉碎,王伟被迫跳伞,最后壮烈牺牲,连遗体都没能找回来。 而美国的 EP-3 侦察机,在未经中国允许的情况下,直接迫降到了海南陵水机场。 这事儿放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是无法容忍的挑衅。但中国还是保持了克制。我们没有立刻采取报复行动,而是和美国展开外交谈判,要求对方道歉、停止非法侦察活动。 美国还摆架子,拒不认错。当时的中国,依然没到能和美国彻底撕破脸的地步。 我们的战机还在依赖进口零部件,海军还没形成远洋作战能力,科技领域更是被美国卡着脖子。 要是真闹僵了,美国断了我们的技术供应、封锁我们的海上通道,刚有起色的经济就得遭受重创。 所以我们又忍了,把对王伟烈士的缅怀,把对美国霸权的愤怒,转化成了搞研发、强国防的动力。 美国这时候可能更笃定了,觉得中国就是个能随便拿捏的 “软柿子”,就像它对待法国德国那样,哪怕搞点小动作,中国也不敢真反抗。 可美国忘了,中国的 “忍” 从来都有底线,也从来都有期限。这几十年里,我们没闲着。 1996 年台海危机后,我们加速了海军现代化,从引进俄制舰艇到自主研发 052C、052D 驱逐舰,再到 055 大驱横空出世。 2001 年南海撞机后,我们痛定思痛,大力发展航空工业,歼 - 10、歼 - 20 等先进战机相继问世,现在的中国空军,已经成长为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再也不是当年只能靠老旧战机撑场面的样子。 科技领域,我们突破了芯片、航天、北斗导航等一系列 “卡脖子” 技术,华为的 5G 专利全球领先,高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更是领跑世界。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 1996 年的中国,更不是 2001 年的中国。我们不再需要忍气吞声,不再需要委曲求全。 美国要是还抱着老眼光,把中国当成日本韩国那样呼来喝去,当成法国德国那样随意施压,那迟早要栽大跟头。 中美打不打得起来,从来不是中国说了算,但中国忍不忍,现在全看美国的所作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