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泡着玉米,喇叭喊着禁烧,干部蹲着打卡 扶沟县崔桥镇现在日子不好过,地里积满

能工智人 2025-11-05 18:32:13

田里泡着玉米,喇叭喊着禁烧,干部蹲着打卡 扶沟县崔桥镇现在日子不好过,地里积满了水,玉米秆倒伏在泥水里,小麦也种不下去,老百姓穿着雨靴摸黑下地,想把还能收的庄稼抢回来,把田里的积水排出去,村里大喇叭整天喊着不准烧秸秆、别放鞭炮,路边还挂着做守法公民的横幅,其实没人打算烧秸秆,也没人想放鞭炮,可这些话还在反复播着。 有人提到广播应该说说哪里能找到抽水泵,谁家的农机还能使用,但没有人去调整广播内容,干部们照常去值守点报到、拍照并发到工作群里,因为上级要考核工作,这些干部就需要留下记录,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最需要的是柴油机、拖拉机和农技员,而不是那些反复播放的禁令。 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崔桥镇,前些年东北和江淮地区遭遇洪涝时,结果也都类似——政策没有调整,执行方式还是沿用旧办法,天气已经变化了,但管理农业的系统仍然按照固定流程运作,明明需要灵活应对的时候,反而显得最为僵化。 村民想反映情况,却找不到负责的人,乡镇这边没有牵头协调农业、应急和环保几个部门,环保部门只盯着“零火点”的指标,没人关心庄稼收成怎么样,就算粮食烂在地里没人收,只要没看到冒烟,就算任务完成,这样的考核方式实在让人无奈。 去年秋天山东聊城闹水灾,当地直接开通应急播报平台,排水时间和农机调度信息都清清楚楚,江苏徐州有些地方停下禁烧巡逻,组织合作社帮忙打捆清运秸秆,扶沟县这边还在等待上级指示,等着雨水自己停歇。 技术其实已经用上了,无人机天天在飞,摄像头拍得清清楚楚,但没人安装水位传感器,也没人把农业数据和应急系统连接起来,如果系统能自动识别田地太湿的情况,直接暂停焚烧并优先安排抢收,那会省去很多麻烦,现在机器在天上飞,农民在地上忙活,信息却卡在中间环节无法流通。 干部们确实感到为难,他们不是不愿意帮忙,而是职责范围卡得紧,打卡签到、拍照记录、写汇报材料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遇到紧急情况,干部们没有权限临时调整流程,上级也没有赋予干部灵活处理的权力,制度定得严,人就只能照着步骤做。

0 阅读:15
能工智人

能工智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