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欧盟正式宣布: 11月5日,欧盟正式启动调查英国矿业巨头英美资源集

海阔的天 2025-11-06 00:17:26

就在刚刚, 欧盟正式宣布: 11月5日,欧盟正式启动调查英国矿业巨头英美资源集团向中国五矿集团出售镍矿业务的交易。这笔交易其实今年2月就已敲定,五矿付出的对价不超5亿美元,其中3.5亿为现金,1.5亿是或有对价(与两个开发项目的决策挂钩),拿下的镍矿含镍量约520万吨,按含镍量计算位列全球第三,每年能产出4万吨镍铁。 这操作确实让人疑惑!明明是两家企业自愿达成的商业交易,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交割,欧盟却突然启动调查,背后核心是对中企获取关键矿产资源的顾虑。有竞争者参与过竞购,但因资质或资金条件未达标最终落选。 英美资源选五矿绝非偶然,五矿作为行业龙头资金链稳固,全球运营经验丰富,旗下金川集团2024年镍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50%以上。标的矿山还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全球首个达到IRMA 75标准的镍矿,项目稳定性和合规性都经过市场验证。 镍可不是普通矿产,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和不锈钢产业的核心原料。全球新能源转型加速,未来需求必然持续增长,而欧盟本土镍储量不足全球1%,80%以上依赖进口,印尼和俄罗斯是主要来源,资源短板让其对供应链安全格外关注。 欧盟对外称调查基于“反垄断”考量,真实诉求其实藏在政策导向里。2024年5月生效的《关键原材料法案》明确要求,2030年关键原材料本土开采占10%、加工占40%、回收占25%,单一第三国供应不得超65%。但法国、葡萄牙的矿产项目屡屡遭民众反对,本土产能短期内难以达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五矿早就主动提议,未来十年通过英美资源代理,维持对欧洲客户的现有供应量,可欧盟并未充分征询相关方意见,直接启动了第二阶段调查。这背后不仅是供应担忧,更有对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话语权提升的考量。 欧盟对中国部分关键资源的依赖本就较深,之前数据显示其85%的轻稀土、71%的镓都来自中国,此次介入镍矿交易,本质是将经贸问题与供应链安全绑定,存在泛安全化倾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明确表态,希望有关方面恪守开放承诺,尊重公平竞争和市场经济规则。 同花顺财经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俄镍进口量比2022年减少6.5万吨,本身已面临一定供应缺口,此时阻挠中企收购,可能进一步加剧自身镍供应紧张。调查消息一出,镍价已出现小幅波动,最终可能影响欧盟本土不锈钢和新能源企业的生产成本。 英美资源选择五矿,也是为了应对欧盟即将实施的碳边境调整机制,快速完成业务重组,这本是企业基于市场规则的共赢选择,却被欧盟调查打断。这种干预企业正常商业决策的做法,可能让全球投资者对欧盟市场的开放度产生疑虑。 欧盟嘴上喊着“去风险”,实则可能给自己制造新的风险。想摆脱单一供应依赖的初衷可以理解,但靠干预市场交易、打压竞争对手来实现,并不符合开放合作的大趋势。中国企业在全球矿产领域的布局,靠的是合规运营、资金实力和长期诚信,而非投机取巧。 这场调查背后,是全球关键矿产资源的博弈。新能源时代,镍、锂、稀土等核心资源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谁能稳定掌控供应链,谁就更具发展主动权。欧盟的焦虑,本质上是对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竞争力不足的担忧,毕竟其镍进口超半数依赖印尼,供应链本就存在脆弱性。 五矿已经明确表示会配合调查,这也是中企尊重国际规则、积极沟通的体现。标的矿山运营稳健,成本处于全球前四分之一分位,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优质资产,自然引发各方关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最终只会得不偿失。欧盟这种动辄干预企业商业决策的行为,可能透支自身市场信誉,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欧盟既想享受全球贸易的红利,又想通过监管手段维护自身产业利益,这种平衡本身难度不小,但双标做法难以获得广泛认同。所谓的“保护产业竞争力”,若脱离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实很难真正实现,反而可能损害全球投资者的信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
海阔的天

海阔的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