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雯的报应这就来了!! 没有多余的废话,央视第一个出手,直接把秦雯担任编剧的电视剧,从近期的节目单上摘了下来。 本来已经定好11月7日播出的电视剧,这下彻底打入冷宫,估计主演、投资人和导演都要被秦雯气死了。 特别是投资人,花了大笔的拍电视剧,千挑万选了明星主角,没想到主角没塌房,编剧竟然塌房了,这找谁讲理去? 谁能想到,砸了投资方饭碗的不是明星的绯闻,不是制作的粗制滥造,而是编剧自己埋下的“雷”。秦雯这波翻车,根本不是突然的意外,而是过往争议的集中爆发——作为圈内曾被追捧的“爆款编剧”,她早就把“流量优先、价值观靠边”的套路玩得太满,如今栽跟头,更像是行业对失衡创作观的一次反噬。 熟悉影视圈的人都知道,秦雯曾靠着《我的前半生》一战成名,那句“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当年刷遍社交平台。可走红之后,她的作品却越来越跑偏,争议也越来越大。去年的《我的人间烟火》,明明打着“都市情感”的旗号,却充斥着美化职场PUA、扭曲亲情观的情节,男主角为了所谓的“爱情”放弃责任,女主角恋爱脑式的偏执,引发全网吐槽“三观不正”。当时就有网友质疑秦雯“为了制造冲突,完全不顾现实逻辑和正向引导”,可这些声音并没被她放在心上。 更让人诟病的是她对原著的改编态度。此前改编某知名小说时,她大刀阔斧修改核心人设,把独立女性改成依附男性的“恋爱脑”,把深刻的现实议题简化成狗血三角恋,原著作者忍不住公开吐槽“改得面目全非”。观众想看的是有温度、有思考的故事,她却一门心思堆砌抓马情节,以为靠争议就能博眼球,却忘了央视选剧的核心标准——价值观正向、内容有内涵,这恰恰是她近年作品最缺失的东西。 秦雯曾在采访里说“编剧要紧跟市场”,可她理解的“市场”,似乎只剩下流量和话题度。为了迎合所谓的“观众口味”,她的剧本里塞满了悬浮的剧情、割裂的人设,却少了对生活的真实洞察,少了对人性的深度刻画。这次被央视下架的剧,早在拍摄期间就有路透传出“情节狗血、价值观模糊”,只是当时没人想到,央视会如此果断,直接将其从节目单中剔除,用行动表明“零容忍”的态度。 最惨的莫过于投资方和主演团队。据说这部剧光制作成本就过亿,主演为了贴合角色提前进组体验生活,拍摄期间顶着高温连拍三个月,后期团队更是熬夜赶工做特效、剪成片。眼看就要开播,宣传物料都发了大半,却因为编剧的争议直接“夭折”,前期所有投入几乎打了水漂。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不仅这部剧的播出遥遥无期,连秦雯手头正在筹备的项目也被资方紧急叫停,毕竟没人愿意冒着“被下架”的风险,跟一个踩线成瘾的编剧合作。 有人说“央视出手太狠”,可换个角度想,这恰恰是对影视行业的一种保护。一部剧的灵魂从来都是剧本,编剧作为内容的源头,手握引导公众认知的话语权。如果为了流量就肆意践踏价值观,为了话题就制造畸形情节,这样的作品不仅会污染影视环境,更会误导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央视这次“一刀切”,本质上是在划清底线:影视创作可以追求热度,但不能没有底线;可以迎合市场,但不能放弃责任。 秦雯的遭遇,给所有编剧敲响了警钟:流量或许能带来短期的爆款,但正向的价值观、扎实的故事功底,才是立足行业的根本。靠狗血和争议走不远,靠扭曲价值观博眼球更是自寻死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