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中国正式宣布了! 10月29日,中粮集团宣布采购18万吨美国大豆,12月和明年1月装运,这是中国数月来首次采购美国大豆。 不少人一看到新闻就觉得,这是中国在给美国“递台阶”,是单方面的示好。这种看法其实太表面了,把一笔基于现实利益的理性交易,简单套上了“外交讨好”的帽子,根本没看懂背后的门道。咱们得先搞清楚一个背景,这可不是随便下个单,而是把从今年5月就断了的美国大豆采购给续上了,中间五个月里,中国可是一粒美国大豆都没买过,9月甚至出现了美国大豆“零到港”的情况,这还是2018年之后头一回。 18万吨听起来不少,但放在中国的进口盘子里真不算啥。咱们一年要进口1亿多吨大豆,占了全世界总进口量的六成,往年从美国买的量动不动就是上千万吨。这单生意的关键从来不是数字,可为啥市场反应那么大?消息一出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直接涨到了15个月新高,道理很简单,这单是“信号弹”,不是“终点站”。 有人说中国离不开美国大豆,这话得反过来听。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只能盯着美国买的样子了,今年前九个月,光巴西就给咱们运了6370万吨大豆,阿根廷也比去年多送了三成过来,采购渠道早铺成了“多条腿走路”。真没必要看美国脸色,这次下单核心就一个——划算。刚好赶上美国新豆上市,他们仓库里堆得满当当卖不出去,价格比巴西大豆低了一截,国内油厂买便宜的原料再正常不过,纯粹是市场行为。 还有人忽略了美国那边的真实处境。美国今年大豆大丰收,总产量能到1.19亿吨,可丰收的豆子卖不出去,中西部豆农五个月亏了超10亿美元。中国可是他们最大的客户,过去十年美国出口的大豆一半以上都卖到了中国,没了这个买家,压力一层层传到华盛顿,农业州的选票分量可不轻,这才逼着美方把恢复大豆贸易当成谈判重点。 更该看清的是咱们自己的算盘。大豆这东西对中国太重要了,每年要花几千亿进口,80%都得靠国外,不是用来榨油就是做饲料,关系到餐桌里的鸡鸭鱼肉价格。但“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现在巴西占了咱们进口量的58%,万一碰到极端天气或者物流问题,供应就有风险。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大豆生产国,适量买点能让进口结构更均衡,这是为粮食安全打底子的长远考虑。 这笔订单也是中美经贸磋商的“双向台阶”。就在下单前几天,两国刚在吉隆坡谈了三天经贸问题,美方急着解决大豆滞销,咱们希望别加征高额关税。现在中国下单,美方透露出考虑下调关税的信号,本质是利益换利益,不是哪一方单方面让步。 当然也别太乐观,这单生意不是“一锤定音”。后面豆子运输、检验检疫顺不顺利,美方会不会真的下调关税,都得看实际行动。而且国内已经锁定了明年一季度大部分南美大豆,就算继续买美国大豆,增量空间也有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大豆出口 中美大豆 中国大豆需求 美国大豆进口 中国大豆订单 大豆进口 中美大豆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