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宣布 东方大国于2025年11月5日宣布,11月10日才正式生效。在未

云景史实记 2025-11-07 10:23:13

东方大国宣布 东方大国于2025年11月5日宣布,11月10日才正式生效。在未来一年内将继续暂停对美国商品24%的加征关税,同时保留10%的加征关税税率。 ​​ 中间留了五天缓冲期,这时间卡得妙啊。美国那边估计正挠头呢,这到底是松手还是继续较劲?其实这招叫"以退为进",表面上是让步,实际上藏着大学问。 企业做生意最怕政策突变,五天时间够美国的农场主、出口商急得跳脚,却又来不及做长远打算。 就拿美国大豆来说,2018 年咱们一加税,他们对华出口直接掉了 79%,农场主损失了足足 110 亿美元,后来好不容易恢复点份额,现在又悬了。 这五天里,美国大豆协会肯定得天天给国会打电话施压,那些靠出口中国吃饭的农民,不得把议员的电话打爆? 之前 80 多家美国行业协会联合搞 “关税伤害美国腹地” 的游说,就是因为关税一涨,他们的生意全黄了。 现在这五天缓冲期,等于把压力直接抛给美国政府:要么松口继续合作,要么看着国内产业闹翻天,你说他们能不纠结吗? 再看这 “暂停 24%、保留 10%” 的组合拳,更是藏着大学问,根本不是啥让步,而是算得明明白白的战略。 暂停 24% 的高关税,咱们自己的企业先得实惠。就像东莞那些做家具出口的厂子,之前 34% 的关税把利润率压到 5% 以下。 现在一下省了 24 个点,一批 200 万美元的沙发订单就能多赚 48 万美元,这些钱能投到研发里,厂子不就更有竞争力了? 还有纺织厂,一件针织衫能多赚一两美元,小厂子也能喘口气。对老百姓来说也划算,进口原材料便宜了,超市里的豆油、猪肉说不定就能少涨点,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别以为这是给美国送福利,那 10% 的关税就是咱们的 “压舱石”,是谈判桌上的硬筹码。 要知道 2025 年上半年,美国对华玉米出口还降了 52%,他们的农产品早就被巴西抢了市场,咱们从巴西买的大豆占了 76%,美国只剩 18%,根本不愁没地方买。 保留 10% 就是告诉美国:合作可以,但想让我们全撤关税没门,得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来。 当年美国搞《霍利 - 斯穆特关税法案》,一下把关税提到 60%,结果引发全球反制,自己出口掉得更惨,这个教训他们不可能忘了。 咱们留着 10%,就是避免把路走死,也防止美国得寸进尺。 更关键的是,这招正好打在美国的 “七寸” 上。美国现在通胀压力大得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算过,对华关税每降 1 个百分点,他们的物价涨幅就能降 0.2 到 0.3 个百分点。 2026 年就要中期选举了,特朗普政府要是搞不定通胀,农民和工人的选票肯定保不住。 之前他们给农民发了 280 亿美元补贴才稳住局面,现在要是咱们关税不降,他们要么接着砸钱补贴,要么看着农民造反,怎么选都难受。 这五天里,那些摇摆州的议员不得逼着政府赶紧表态?毕竟谁也不想丢了选票。 咱们这招 “以退为进” 可不是第一次用,之前 2020 年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后,暂停部分关税,美国大豆进口立马从 1664 万吨回升到 2589 万吨,既帮咱们稳定了饲料供应,也让美国看到了合作的好处。 但同时咱们也没放松,悄悄把大豆进口来源扩到了巴西、阿根廷,现在就算美国翻脸,咱们的粮食安全也不受影响。 这次更是如此,暂停关税给全球供应链吃了定心丸,上海到美西的航运订单都开始涨了,中远海控这些企业直接受益。 但咱们的企业也没闲着,宁德时代、隆基绿能趁着这个窗口期在墨西哥建产能,就算以后关税有变化,也能灵活应对。 有些人可能觉得留 10% 是不是太强硬了?其实这才是最聪明的地方。完全取消关税,美国下次谈判指定漫天要价;要是还保持高关税,又会增加咱们企业的成本。 10% 的税率刚刚好,既能保护国内产业,比如东北的大豆种植户有时间搞深加工提升竞争力,又不会把美国彻底逼到对立面。 说到底,这招 “以退为进” 就是看透了贸易战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本质。 2025 年上半年双方关税飙到 145%,结果美国消费者信心创了 12 年新低,咱们的出口也受了点影响,现在阶段性缓和是双方都需要的。 但缓和不代表妥协,保留 10% 的关税,就是给未来的博弈留足空间。要是美国在芯片、新能源这些领域松绑,咱们说不定还能再放宽。 要是他们还搞 “脱钩断链”,那 24% 的关税随时能恢复,稀土、航运这些反制工具也都备着呢。 这五天缓冲期一过,美国的选择其实很清晰:要么顺着台阶下,和咱们好好谈;要么硬扛着,等着国内产业闹翻天。 而咱们早就占好了主动,暂停关税得了实惠,保留关税握了筹码,还让全球看到了咱们的理性和底气。 这哪是让步啊,分明是把大国博弈的智慧玩得透透的,美国想不挠头都难!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