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刚刚传来消息 11月6日,日本日产汽车传出重磅消息:正式宣布以9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出售位于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及土地,买家是中国敏实集团与美国KKR旗下公司组成的财团。 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少人第一反应都是“没想到”——日产作为曾经的日本汽车巨头,竟然要把象征企业根基的全球总部给卖了,买家还包含中国企业,这背后的门道可不少。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一笔普通的地产交易,其实往深了看,这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全球汽车行业的冷暖变迁,也藏着值得琢磨的行业逻辑。 先说说日产这边,能走到出售总部这一步,绝对不是一时兴起。熟悉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这几年日产的日子一直不好过。2024财年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创下了历史第三大亏损纪录,进入2025财年还预计会出现五年来首次营业亏损,金额达到2750亿日元。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的关税政策还可能给它带来4500亿日元的额外损失,这对于本就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自救,日产推出了“Re:Nissan”复兴计划,又是在全球裁员2万人,又是要关闭7家工厂,还得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每一步都透着“断臂求生”的无奈。出售总部大楼看似激进,其实是这个自救计划里的关键一步,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既能拿到739亿日元的特别收益,又能继续在这栋楼里办公,维持总部功能,这笔钱最终会投入到设施更新、数字化转型和电动汽车研发上。只是让人唏嘘的是,曾经在全球汽车市场叱咤风云的企业,如今要靠变卖核心资产来支撑转型,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转型滞后的被动。 再看买家这边,中国敏实集团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可能很多人对这家企业不太熟悉,其实它可不是无名之辈,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深耕汽车零部件制造,现在年产值已经超过百亿,客户涵盖了丰田、大众、特斯拉、奔驰这些国内外知名车企,还冲进了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更有意思的是,敏实集团早就和日产有合作,一直是日产的零部件供应商,如今从“合作伙伴”变成“房东”,这种身份转变背后,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的悄然崛起。 敏实集团这次和美国KKR联合收购,也展现了成熟的投资思路。一方面能借助KKR在跨国并购方面的经验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这次收购深入日本汽车产业核心圈,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后续的全球化布局铺路。这和那些盲目海外扩张的企业不同,敏实的这笔投资既有产业逻辑支撑,又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算得上是一次精准的布局。 不过话说回来,这笔交易也不能简单用“谁赢谁输”来定义。有人觉得日产出售总部是“衰落的象征”,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换个角度看,主动剥离非核心资产换取转型资金,未必不是一种务实的选择。真正值得批判的是,很多传统车企在行业变革初期反应迟钝,直到陷入财务危机才被迫“刮骨疗毒”,如果能早点意识到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提前布局技术研发和业务调整,或许就不会走到变卖核心资产的地步。 而敏实集团的崛起,也给中国汽车产业提了个醒: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不只是整车企业的出海高歌猛进,更离不开零部件企业的默默深耕。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像敏实这样专注技术、稳步扩张的零部件企业,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这笔45亿元的交易,表面上是一栋大楼的易主,实际上是全球汽车产业权力结构的微妙调整,是传统巨头的艰难转型,也是中国企业的实力进阶。它告诉我们,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没有永远的强者,只有顺应趋势、主动求变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日产 日产车系 日产汽车4s店 日本车企 日产汽车宣传片 日产汽车公司 日产停产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