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疑似郝蕾朋友圈的截图疯传,内容简直是火力全开。 她炮轰戛纳电影节为《狂野时代》设的评审团特别奖是“徒增的奖项”,暗指“拿钱办事”,还嘲讽毕赣是“妈宝”。 又说辛芷蕾凭《日挂中天》里“扯头发”拿威尼斯影后没含金量。 提到东京电影节,称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性玩转了它,疑似暗讽奖项被资本或人情操控。 另有网友扒出郝蕾曾参演戛纳入围片《狂野时代》后退出,其监制并主演的《地下美人》也入围东京电影节却未获奖,猜测她发言或掺杂个人情绪;目前郝蕾未正面确认朋友圈真伪。 辛芷蕾也不含糊,迅速发长文回应,强调“扯头发”只是角色塑造的一部分,还六连问回击“奖项运作”的说法。 网友们也是吵翻了,有人觉得郝蕾是揭露电影节黑幕,也有人觉得她言论涉及人身攻击,还有人怀疑她是因为自己作品的事借机炒作。 真正的观众都知道,辛芷蕾不靠运气,也不靠关系。 她靠的是那份十几年如一日的打磨——从《如懿传》到《繁花》,她的每一个角色都能立得住、活得透,她不是昙花一现的幸运,而是靠实力撑起的闪光。 有人说她“扯头发”拿影后,可那只是电影里极小的一幕。 真正的表演,是她眼神里藏着的故事,是情绪里滚烫又克制的火,那种演技,根本不是“花哨”两个字能带走的。 而她的回应——“如果能运作,我为什么等了十四年?” 一句话,干净、漂亮,也彻底堵住了那些阴阳怪气的嘴。 所谓的电影节与奖项,给了大众接触新电影的快捷方式,把影片或演员简单地与奖项的数目相关联,变成了最方便的量化标准。 拿奖本来就需要一点运气,天时地利人和。有实力的演员很多,但不是谁都有机会演电影的男女主、去参选电影节的。 能走到欧三终审阶段的女演员,都各有各的实力,各有各的得奖可能,这些人在一起,是一群优等生在角逐,不是田忌赛马,里头混进去了一个滥竽充数的东西。 谁都有得奖的可能,谁都有这个实力,任何一个人拿奖,都是实至名归,而不是说,她的实力很差,得到了她不该得的东西。 像是《寄生虫》拿奥斯卡就离不开韩国财阀支持,也有运作的成分,何况其他奖呢。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运作何尝不是努力的一部分,毕竟片子烂压根不可能入围,本来就是神仙打架,理论上来说每个参赛者的实力都在伯仲之间,大可不必唯得奖论,面对别人质疑实力,竟然反驳自己还不够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