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只撑了15年,隋朝活了37年,连推翻清朝的民国也就存在了38年,个个都算是“短命鬼”。但奇妙的是,秦之后迎来了400年的大汉盛世,隋朝过后是300年的大唐辉煌,而我们现在的时代,也正是站在他们的基础上越走越稳。 说到秦朝,大家都知道它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可别小看当时的动作,那个年代不同地方各自为政,钱币、文字和度量衡乱成一团,普通人出门办事非常麻烦。 秦始皇一上台,这些问题通通被他强制归一,从货币、书写、制度,全都用上了统一的标准,谁也别再各自为政。 这场大的合并虽然带来了重负,比如修长城、建皇宫让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但它打下的大一统格局,直接让后来汉朝接手国家时省了不少事。统一的牌照下,社会沟通有了底气,贸易也畅通多了。 再说隋朝,那时候中原搞了几百年的南北分裂,到了杨坚手里重新连成一片。最有名的事就是大运河的修建,南方的粮食可以大批量往北方运,省时省力,经济流动一下子顺了好多。 再加上隋朝还改革了选拔官员的规则,以前只认家世门第,而现在通过科举考试,普通老百姓也有了靠知识晋升的机会。 这些新办法,后来被唐朝直接照用了,连管理国家的那一套也一脉相承。南北不再隔绝,治理方式更现代,整个社会活力都不一样了。 辛亥革命后国家动荡,政权常常更换,但这个时期却是中国近代工业和教育的起步阶段。新式学校成批建立,工厂、铁路、银行逐渐多起来,年轻人开始接触世界的科学和技术。 虽然军阀混战动荡不断,但正是这些年铺下的科技和工业基础,让后来的中国起飞时有了新的跳板。等进入新中国,高等教育、银行、工厂都成了手里的现成家底。 其实回头看这三个朝代,他们做的事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敢于脱掉老壳子,试一条新路,不管制度、疆域还是经济流动,都在用力往前推。 当时的折腾和阵痛有时难以避免,很多人甚至因此在变革中吃尽苦头,比如徭役过重、赋税高企,民心失稳最终让王朝寿命都不算长。但正是这样“敢死拼命”把旧体制砸碎的阶段,对中国历史来说意义非凡。 历史不止看表面的长短,有些国家的稳定和强大,是靠这些看起来“不耐用”的朝代替后人趟出来的路。这些短命王朝像是改道挖渠,把原有的河流换了新方向。 后来的盛世王朝,比如汉朝和唐朝,之所以能稳步发展,不正是站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才更容易起步吗? 短命朝代的意义不在于年头短暂,他们就像冲在最前头的开路者,把最难啃的硬骨头先啃了。不敢翻旧账的国家不会进入新阶段,只有这样雷厉风行地“刮骨疗毒”,真正的大变样才有可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