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

阿智通鉴 2025-11-08 18:25:44

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就不会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对手。   听起来像极了一场“悔棋”的自责,但本质上,这更像是他惯用的“甩锅”伎俩,把美国今天的问题,硬生生地推回到50年前的北京之行。   可问题是,真是尼克松“放”出来的吗?   1972年,尼克松踏上中国土地,不是来“行善”,而是为了解决美国自己的一摊烂账。   那会儿的美国早就没了战后的风光,越南战场上的泥潭陷得太深,军费烧进去两千多亿美元,近六万名士兵埋骨异乡,国内反战游行此起彼伏,年轻人举着标语上街,连国会都对这场战争怨声载道。   更头疼的是美苏冷战的态势,苏联的战略导弹数量到1975年能达到2402枚,比美国多出40%,常规部队更是压得美国喘不过气,全球霸权的宝座都开始晃悠。   正是这内忧外患搅得美国焦头烂额,尼克松才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同样和苏联关系紧张的国家,想借中苏分歧给自己找个战略支点,说白了就是找个帮手一起制衡苏联,哪儿有半分“释放”谁的意思。   再说中国这边,也从来不是等着美国“打开大门”的角色。当时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冲突一触即发,西方世界的封锁又持续了二十多年,改善外部环境确实是迫切需求,但这是平等的战略协作,不是求着美国施舍。   更关键的是,1971年中国已经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几十个国家投了赞成票,这本身就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早就在那儿了,根本不需要靠尼克松来“亮相”。尼克松访华前,基辛格还得秘密来华铺路,足见这场外交破冰是双方反复磋商的结果,是各取所需的默契,跟“谁释放谁”压根不沾边。   后来签署的《上海公报》更能说明问题,里面写得明明白白,中美是“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坦率的讨论”,还达成了“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谋霸权”的共识。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逐步从台湾撤军,这些都不是美国单方面的恩赐,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妥协。中国从来没答应过要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公报里也明确说了“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这就是在告诉世界,中国的发展方向自己说了算。   特朗普嘴中的“麻烦”,其实是美国自己造出来的。这些年美国一门心思搞霸权,制造业往海外迁,国内产业空心化,钱都流进了金融资本的口袋,普通民众的工作没了着落,这能怪中国?   就说经贸领域,中美建交后双边贸易从零星合作涨到后来的巨额规模,美国企业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苹果、特斯拉这些巨头哪个没从中国市场捞好处?可后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滥用出口管制,连半导体设备都不让卖,还加征高额关税,这才引发了贸易摩擦,分明是美国先掀的桌子,现在倒反过来怨别人成了“对手”。   尼克松晚年倒也说过实话,后悔当年访华,觉得造出了个“弗兰肯斯坦怪物”。这话暴露了美国的真实心态:他们以为拉中国制衡苏联后,中国就得乖乖听指挥,跟着美国的规则走,可没想到中国偏偏坚持独立自主,靠着自己的努力搞发展,从改革开放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亿万中国人的实干,不是美国的“恩赐”。美国习惯了当老大,见不得别人站起来,就把自己的霸权焦虑包装成“被尼克松坑了”,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   说到底,特朗普这套说辞就是典型的避重就轻。美国现在的困境,是产业政策失误、政治内耗严重、霸权思维僵化种下的果,跟五十年前的尼克松访华半毛钱关系没有。   尼克松当年的选择,不过是顺应了冷战格局下的现实需求,而中国的强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毕竟没有哪个国家能靠别人的“施舍”站稳脚跟,更没有哪个国家能永远阻止另一个国家靠自己的力量崛起。   特朗普与其对着五十年前的历史抱怨,不如好好看看眼前:是美国自己的政策出了问题,不是中国太“争气”。把甩锅当本事,把历史当借口,说到底还是没看清问题的根子在哪儿,这样下去,再怎么抱怨,所谓的“麻烦”也不会自己消失。

0 阅读:64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