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建舰停靠三亚港:你以为只是多了艘船?背后藏着三代人的海疆梦 三亚军港的浪涛拍打着堤岸,福建舰的甲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老海军赵叔盯着电视里的画面,指节捏得发白——他想起1996年在南海巡逻,那艘老式护卫舰连雷达都时灵时不灵,遇到外国舰机只能咬着牙对峙,返航时全舰官兵的手心全是汗。 谁能想到,短短二十多年,我们能有自己的电磁弹射航母?可更让人眼眶发热的是军港边的渔村。渔民老王说,以前渔船出海,最怕遇到风浪迷航,现在福建舰编队经过,舰载机掠过头顶时,他总对着甲板上的官兵挥手——那是"家门口有了守护神"的踏实。 有人说"航母离普通人太远",可住在三沙的小姑娘不这么想。她爷爷曾划着小木船去西沙,遇上外国巡逻艇,连鱼都不敢多捕就往回跑;现在她跟着学校参观福建舰,指着舰载机模型说"长大了要当航母飞行员",眼里的光比舰上的雷达还亮。 这哪是一艘船的部署?是赵叔那代人"有海无防"的憋屈,终于变成了"向海图强"的底气;是渔民们从"怕出海"到"敢闯远海"的转变;是孩子们课本里的"海疆",变成了能触摸到的钢铁巨舰。 三亚港的风里,藏着比海浪更沉的分量:它告诉世界,中国的海疆,不仅有深蓝的海水,更有守护这片蓝的硬骨头;它告诉每个中国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家,永远有人守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