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确不是普通人,她是一个从哈尔滨走出来的中俄混血儿,一个曾在日本特务机关“

红日观全局 2025-11-09 13:46:09

  她的确不是普通人,她是一个从哈尔滨走出来的中俄混血儿,一个曾在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受训的高级间谍。   一个先后效力于日伪、国民党军统,最后潜伏在新中国心脏地带的破坏者。她的故事,比谍战小说还复杂,比影视剧还惊险。   钮梅波出生于1906年,父亲是哈尔滨的皮草商人,母亲有俄罗斯血统。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精通俄语、日语、英语,还会弹钢琴、书法、舞蹈,妥妥的“上流名媛”。   只是这段好日子没持续太久。她17岁那年,父亲因生意失败自杀,母亲也撒手不管。   家道一落千丈,她被迫南下上海,进入福州路“长三堂子”谋生。仗着一副好皮囊和脑子灵活,很快成了沪上小有名气的交际花。   1930年代的上海并不太平。日本势力渗透严重,情报机关四处招募“有背景”的人物。钮梅波正好被“梅机关”头目影佐祯昭盯上。   她的语言能力与社交资源,正是特务机构所需。1933年,她被秘密送往日本,接受系统的间谍训练。   内容不仅包括射击、爆破、无线电通讯,还包括如何用香皂藏密信、火柴盒藏胶片这些“冷门技能”。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她回到上海,迅速投入“76号特务机关”的组建工作。这是日伪政权下最臭名昭著的情报机构之一。   她色诱丁默邨,成为其亲信,直接参与多起情报和暗杀行动。   她曾成功诱捕军统上海区区长王天木,也曾策划用毒刺暗杀西南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茅丽瑛,更在76号交际处利用美色逼迫被捕人员叛变。   她的手段极其老练,甚至在敌我双方的高层中都留下了复杂的人脉关系。   1945年,日本投降,按理说像她这样的汉奸间谍应该被清算。但她不仅逃过一劫,还被国民党军统吸纳,戴笠直接授予她上校军衔。   她依靠原有的人脉和渠道,继续从事情报工作。1948年,她在开封执行任务时被地下党识破,虽被捕却凭借精湛的化装术成功脱逃。   1949年,局势突变。国民党准备撤退,她却没有随之南下,而是选择留下来继续潜伏。她清楚,战争没有结束,只是换了战场。   她染发、涂铅粉,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来自江苏的“刘老妈子”,在纱厂老板的空宅里当佣人。   白天提菜篮买菜,晚上却换上旗袍高跟鞋,出入百乐门舞厅、秘密联络点等地,继续向台湾提供情报。   1950年1月,她通过内线罗炳乾,一名公安局留用的旧警察,获取上海市政府的通讯密码。这份情报,直接导致了“二六轰炸”事件。   17架飞机从台湾起飞,对准上海的杨树浦发电厂和自来水厂投下炸弹,伤亡惨重。   数百人当场死亡,上千人受伤。这一事件震动全国,也让她成为公安机关重点缉捕的目标。   上海市公安局在市长陈毅的指示下,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通过另一宗案件线索,警方锁定了罗炳乾,并发现他与一名“刘老妈子”有频繁接触。   这位“老妈子”传递情报的方式相当隐秘,用香皂藏纸条、用橡胶糖传口令,外人根本难以察觉。   专案组决定设局,让罗炳乾以“五一劳动节陈毅市长行程”为诱饵,引钮梅波上钩。   钮梅波极为警觉,在街头看到约定暗号后,竟临时改约至大沪舞厅。公安人员早有准备,舞厅四周布满警力。   当她试图从暗道逃跑时,被围捕在弄堂里,虽拼死反抗,最终还是束手就擒。   被捕那年她面容苍老,双手满是老茧。她被关押在提篮桥监狱,接受长时间审讯。   面对证据,她供认不讳,但始终没有悔意。她曾说:“我这一生,活得比男人还像男人。”但她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1955年4月,上海市人民法院以“汉奸叛国罪”正式宣判死刑。她的罪名包括参与敌伪情报机构、组织暗杀、破坏国家重要设施、泄露国家机密等。   行刑当天,围观群众听闻她直接参与了“二六轰炸”、还策划暗杀陈毅市长,群情激愤。   哪怕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棉布衣服,看起来毫无威胁,但她所造成的损失,是上海人民永远也忘不了的。   钮梅波的覆灭,是那个时代特务斗争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机关破获了数千起类似案件,而她的案子被作为反特斗争的典型案例广泛宣传。   这场公开处决,不只是一次法律的宣判,更是对敌特分子的一次强烈警示。   信息来源: 《钮梅波》——百度百科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红日观全局

红日观全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