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张居正被万历朱翊钧治罪时,其生母李太后,自始至终没有为张居正说过一句话,之前李太后依靠张居正的恩情,全都被抛之脑后。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自缢而死,张家十几口饿死。 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时,他要面临的是其父亲隆庆皇帝给他留下的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制度腐朽、国库空虚、朝廷内派系林立,而要面对这些困境的万历才年仅10岁。 不过隆庆也并非全然无措,他留下了张居正来辅佐万历。为稳定朝局,避免权臣架空皇权,确保权力的顺利过渡到万历手中,张居正联合宦官冯保,迅速清除异己。 这使得朝廷形成了万历在前象征权威,李太后在后行使权力的格局,说白了就是“垂帘听政”。此时朝局虽然稳定,但后宫却危机四伏,因为隆庆的驾崩导致后宫出现了两名太后。 一个就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另一个就是隆庆的正宫陈太后。张居正在解决这两个太后的矛盾时,采用了“形式营造平等,内容制造差异”的办法。 他提出“两宫并尊”,在表面营造其两人的地位身份同样尊贵的景象,但是在对待两人的礼仪待遇上,他始终确保李太后比陈太后高一规格,让李太后处于核心地位。 这一方法表面上让人找不出漏洞,但因为实际内容上的差异,让李太后在影响力上始终高陈太后一截,就在潜移默化中突出了李太后作为皇帝生母的独特尊荣。 对于如何教育万历上,张居正和李太后心照不宣,两人一同扮演了“严父慈母”的形象。张居正对万历的要求极为严苛,安排了繁重的学习计划,一旦松懈或犯错,就会遭到严厉批评。 张居正甚至会为万历起草“罪己诏”让他公开检讨,虽然这种以羞辱为核心的惩罚机制能让万历形成对张居正的敬畏之心,但这也为之后万历对张居正的怨恨埋下了伏笔。 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张居正联合宦官冯保打击权臣时,自己也难免走上权臣的老路。比如万历的“批红”权实际上由冯保执行,而“票拟”权则牢牢掌握在张居正手里。 并且张居正以一套极高的道德标准来约束万历,他勤俭治国,要求万历也是如此。但当万历亲政后,发现这名曾经敬仰的老师并非他自己所说的那般清廉,这就导致在万历眼中,张居正近乎圣人的抽象形象立马被伪善的实质内容所代替了。 张居正去世后,再加上朝廷内反对他的势力在一旁煽风点火,万历坐实了张居正的罪过,开始清洗张居正遗留下的政治遗产和同党。 历史就是这般,当你清洗一个权威时,其结果一定是树立一个新的权威,刚好万历需要这个权威,那他就何乐而不为的接下了清洗张居正的任务。 李太后也明白此道理,所以她也没必要为张居正说什么好话,因为这是张居正为万历上的最后一课。就如同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一般,权力通过继承和清算这两种手段完成了交接。 信息来源: 中华网|《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死于荒淫无度?学者:确实死得有点难以启齿》 文|百分百真茶萃取 编辑|南风意史
